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b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54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4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文学革命”并不是胡适的专利发明,从清末的梁启超、黄遵宪代人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留意语体变更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然而,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是第一个自觉、系统地考虑文学如何同时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改造,以实现普及化的问题的人。随着运动的推进,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材料二: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文学革命”兴起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对“文学革命”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综上所述,谈谈新文化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很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绿地面积达50%.在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幅度增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家用电脑,卫生设施也不断改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居民兴起“装修热”,表明“遮风避雨”的住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
材料三:2007年,城镇居民人居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未来居住的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法治”,认为法令应该明文规定,大家遵守;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这些理论,后被秦始皇采用。
材料二: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其核心在于强调君权神授,突出帝王的权力,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安分守命,显示出浓烈的专制主义色彩。它总结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有何相似之处。
(3)综上所述,谈谈上述法治思想和法律文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林肯出生于1809年,青年时代的他就痛恨奴隶制,曾愤然表示:“我一定要把它彻底打垮!“。1858年6月,林肯发表了题为《家庭纠纷》的著名演说。他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不期望联邦解体,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三: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美国南北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一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综上所述,我们能感受到林肯怎样的政治智慧。
5.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对比)

2.选择题(共16题)

6.
小说以四大家族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氏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抨击了传统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揭露了贵族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展示了传统等级社会日趋没落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
A.创作于宋元时期
B.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C.是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
D.代表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7.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也提倡“剪辫易服”。由此判断两者均希望通过剪发辫
A.向西方学习
B.推翻清王朝
C.抵抗侵略者
D.传播新思想
8.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这一言论的出现针对的是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英国取得协定关税权
C.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9.
他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因领导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0.
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最准确的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国共两党的协作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民族危机的加剧
12.
对外开放的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3.
中英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写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也可以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可知回归后的香港
A.可以开展独立的外交活动
B.可以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可以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
D.必须断绝与英国一切关系
14.
1964年10月19日,国际社东京电:“…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
B.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C.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D.适应了技术革命的挑战
15.
如图为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所有土地
B.庄园通常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生产
C.其生活用品基本全部需要市场购买
D.人们常说“庄园的空气使人自由”
16.
这次改革是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地位,“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是“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俄国历史上的这次改革
A.促进了社会发展
B.摆脱了民族危机
C.结束了沙皇专制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7.
下列图片反映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这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战争的持久性和残酷性
C.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D.战争以英法的投降结束
18.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这一理论诞生的重要意义在于
A.创立了完整力学理论体系
B.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19.
法国1791年制宪会议之后,国王路易十六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从“路易,承上帝之命,法兰西之王”,改称为“路易,承上帝及国家宪法之命法兰西人之王”。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民主法制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
20.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这段话中的“这些人”应是
A.古希腊的哲学家
B.人文主义学者
C.启蒙思想家
D.宗教神职人员
21.
“由于货币紧缺,有些大商店只得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来推销商品,如底特律市某商店,用三套童装和三双鞋子换农民的一头母猪,体育场也鼓励民众用衣服、电器等日用品来购买入场券。”为改变这一状况,罗斯福首先
A.整顿银行业
B.实施以工代赈
C.规定最低工资
D.抑制贫富分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