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位航海的先行者,以智慧为舵,以意志为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餐风饮浪二十八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
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中国古代有位航海的先行者,以智慧为舵,以意志为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餐风饮浪二十八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
——摘自《老梁故事会》
(2)老梁讲述的人物是谁?反映了哪一桩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时天安门广场上,54门礼炮齐呜28响,***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请根据材料回答1921年开天辟地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什么?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请问我国的改革是从哪地区开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4)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5)中共十九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回顾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1)请根据材料回答1921年开天辟地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什么?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请问我国的改革是从哪地区开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4)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5)中共十九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回顾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3.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侵占土地,屠杀人民,开展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哪国?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事件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图二所示的事件有什么作用?“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什么?转折性的战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A处的格局应该是什么?
(4)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5)当今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你认为应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
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侵占土地,屠杀人民,开展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课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哪国?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事件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图二所示的事件有什么作用?“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什么?转折性的战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A处的格局应该是什么?
(4)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5)当今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你认为应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
2.选择题- (共24题)
4.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
B.0④②③ |
C.①④② |
D.①④②③ |
5.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建福州船政局 |
C.成立轮船招商局 |
D.安庆内军械所 |
7.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④② |
8.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11.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四大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
C.改革开放期间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
13.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14.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15.
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
A.有重点开放阶段 | B.由点到线阶段 | C.点线面结合阶段 | D.全方位开放阶段 |
22.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至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A.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 B.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
C.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 D.罗马帝国扩张的范围 |
25.
2017年5月,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客机试飞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A.富尔顿 |
B.史蒂芬孙 |
C.卡尔·本茨 |
D.莱特兄弟 |
26.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代表有可能是
A.中国人 |
B.日本人 |
C.英国人 |
D.法国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