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基于材料一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运动名称: ______
结果: ______
(2)材料二中,李鸿章等洋务派为办理“机器制造一事”,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何民用工业?(各举一例)
军事工业: ______
民用工业: ______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为什么?
评价: ______
理由: ______ 。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zhi)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1865年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三 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回答(1)基于材料一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运动名称: ______
结果: ______
(2)材料二中,李鸿章等洋务派为办理“机器制造一事”,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何民用工业?(各举一例)
军事工业: ______
民用工业: ______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为什么?
评价: ______
理由: ______ 。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这场运动中创办了很多企业,创办于上海的企业有哪些,请举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材料二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谁?他要杀的贼指的是哪些人?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请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观目的?(2)这场运动中创办了很多企业,创办于上海的企业有哪些,请举两例。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3)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用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材料三反映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什么事件揭开了这场运动序幕?(6)材料二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谁?他要杀的贼指的是哪些人?
2.选择题- (共25题)
3.
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官办对外贸易的机构。该情况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8.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品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里的“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指( )
A.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 B.切实改善中英两国关系 |
C.两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 D.保护鸦片走私 |
10.
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的 |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法两国 |
13.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下列场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①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②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③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④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协商关税额。
①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②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③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④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协商关税额。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14.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于无辜同胞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20.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1840年 | B.1856年 | C.1900年 | D.1931年 |
23.
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4.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l0万匹。”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A.遏制洋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B.练兵以制器为先 |
C.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 |
D.防海之害,非整水师不可 |
25.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