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东台市实验初中九年级6月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8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7/31

1.综合题(共1题)

1.
实现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今的台湾,当时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上就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七世纪,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从那时起大陆居民也开始迁居澎湖地区,其后逐渐向台湾本岛发展.
──《台湾志略》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渍,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联系,从那时台湾就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史上加强对台湾管辖的事例?(1分)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1分)此后台湾得以重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4)材料三、四涉及到的两个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2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认识?(1分)

2.选择题(共16题)

2.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have been feeling tired these days and often find hard to concentrate on my study. My teacher told me that it was the sign of anxiety. She advised me to read an article about reducing tension and improving brain efficient. I listened to her and found some useful ways in it. I began to form a habit of taking a nap for 15minutes at noon and try to spare 30 minutes a day to get move. A walk on the playground was beneficial. Besides, following the author's advices, I would play words with friends during class break, which made the brain refreshed and worked better. Having fun with friends is really a good way of becoming relaxed.

    Being tired may influence our mood though it has positive side. The brain can be the more creative. The author reminds what we should not fall asleep with brush in hand and we had better do something creative.

3.
2014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记者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下列对于1914和1894的相关历史解读正确的有  ( )
①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邓世昌以身殉国
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1894和1914年中国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1894和1914年中国政坛的实际掌权人分别是慈禧太后和孙中山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语,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
1894—1912:推翻帝帝,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6.△ABC中,若a2-b2bc,且 sin(A+B)sinB=23 ,则A=(   )
7.△ABC中,若a2-b2bc,且 sin(A+B)sinB=23 ,则A=(   )
8.△ABC中,若a2-b2bc,且 sin(A+B)sinB=23 ,则A=(   )
9.
“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见下图(注: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10.已知函数 f(x)={2x3x+1,x(12,1]13x+16,x[0,12]  ,函数 g(x)=asin(π6x) 2a+2  (a>0),若存在 x1x2[0,1] ,使得 f(x1)=g(x2) 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11.
某同学在探究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时收集了以下四幅图。图片集中反映了()
A.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C.只有积极参加国际合作,才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D.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12.
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 ( )
A.都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都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13.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log 12 x.
14.
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趋势,图示中的括号内不应填
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D.美国独立战争
15.
日本的福津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及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
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工业
C.“文明开化”D.引进西方技术
16.设函数 f(x)=ex2x+2a
17.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