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永定县第三中学九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8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7/18

1.综合题(共4题)

1.
(8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⑴以上三幅图片分别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有关系?(3分)
⑵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1分)
⑶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2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2分)
2.
(15分)为激发同学们对新科技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某班准备举行一次小型的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展示。以下是该班同学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⑴请你按照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以上成就进行区分(写出序号即可)(6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
⑵德国历来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请找出以上属于德国人的一项发明创造。(写序号)(1分)
⑶展示中还需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家或科学家,你可以选择哪些人物,试举两例。(2分)
⑷从展示的科技成就中任选一例,谈谈它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⑸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举两例说明)(4分)
3.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分别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材料三:见漫画。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4)综上所述,造成国家间分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4.
(8分)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我们的头上。
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源于一个相同的因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⑵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交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⑶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有什么原因?(举两例,2分)
⑷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分)

2.判断题(共6题)

5.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6.
1926年北伐军在湖南湖北战场上,消灭了张作霖的主力。
7.
于华和陈芳在“科技的进步催生新职业”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职业,并把职业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于华:飞行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陈芳:火车司机——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两人中谁的排列是错误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8.
十八世纪后半期,西班牙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9.
20世纪初,打开了原子能时代大门的伟大科学家是牛顿。
10.
第三交响曲《战争与和平》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3.选择题(共27题)

11.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粗锌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分析,他们取一些粗锌样品恰好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4克氢气。
12.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它的两种主要合金是{#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它们的主要区别是{#blank#}3{#/blank#}不同,用它们做饮具是利用了其{#blank#}4{#/blank#}。
13.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它的两种主要合金是{#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它们的主要区别是{#blank#}3{#/blank#}不同,用它们做饮具是利用了其{#blank#}4{#/blank#}。
14.
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C.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D.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16.黄金(Au)饰品分为千足金和K金等。千足金的含金量接近99.9%。K金通常有黄、红、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实际上是黄金与镍、锌、铜等元素的合金。根据国家标准,K代表含金量,24K金的含金量理论值是100%。
17.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局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18.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好的是(   )
1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B.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D.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0.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21.
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天是()
A. 5月8日 B. 8月15日 C. 9月2日 D. 9月9日
2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两者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 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
D. 台儿庄战役和七七事变
23.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4.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6.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作曲者(  )
A.聂耳B.冼星海
C.徐悲鸿D.侯德榜
27.下列铁制品在使用和保存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28.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成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这位科学家是(  )
A.詹天佑B.侯德榜C.严复D.魏源
29.
天平是大家在做物理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发现其原理的科学家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他是
A.阿基米德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牛顿
30.
伯利克里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居民C.全体男性居民D.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31.
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  )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B.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
C.法国大革命和哥伦布发现美洲D.宪章运动和殖民侵略与掠夺
3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或写出下列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3.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34.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35.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36.从下图可以看出(    )

37.如图,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