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河题,
材料: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城市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差距的相对扩大。从文化和社会来看,城市为传统农民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劳动力转移机会,由此农村愈益显得没有生机与活力,旧的传统和伦理观念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凡此诸种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救济乡村”的呼吁。这为各种社会改良和试验提供了机会,乡村建设运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涌现的。
卢作孚算得上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最为旗帜鲜明的“乡村现代化”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了。“乡村的现代化”是其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他的乡村建设实验的目的很明确:“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乡村的教育事立;也不是只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乡村的穷因或灾变”,而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于是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龙头,在北碚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的修建铁路、开发矿山、开办银行、建立农场等等。一方面他以北碚为实验基地,寻求乡村振兴的道路,另一方面他又积极的进行理论创作,著有《两市村之建设》、《乡村建设》、《四川人的大梦初醒》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卢作乎推行的“乡村现代化”运动。
材料: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城市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差距的相对扩大。从文化和社会来看,城市为传统农民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劳动力转移机会,由此农村愈益显得没有生机与活力,旧的传统和伦理观念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凡此诸种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救济乡村”的呼吁。这为各种社会改良和试验提供了机会,乡村建设运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涌现的。
卢作孚算得上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最为旗帜鲜明的“乡村现代化”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了。“乡村的现代化”是其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他的乡村建设实验的目的很明确:“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乡村的教育事立;也不是只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乡村的穷因或灾变”,而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于是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龙头,在北碚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的修建铁路、开发矿山、开办银行、建立农场等等。一方面他以北碚为实验基地,寻求乡村振兴的道路,另一方面他又积极的进行理论创作,著有《两市村之建设》、《乡村建设》、《四川人的大梦初醒》等。
——摘编自彭大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简要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作乎推行“乡村现代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卢作乎推行的“乡村现代化”运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 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2.单选题- (共23题)
3.
传说古代西方,有一天天庭里的众神失和,世界处于灾难的边缘,没有人敢站出来仲裁。血气方刚的易受仙女勾引,老于世故的不敢直言权势,天上地下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天帝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手巾,绑在自己眼睛上,大声说道:“我来!”众神一看,均表示同意。此传说主要表明
A.城邦争斗企盼和谐 |
B.调和纠纷纯靠理智 |
C.商品交换需要公平 |
D.拯救国家要靠正义 |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6.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7.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
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
D.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
8.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
9.
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后,首先发起了德国合唱音乐改革,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宗教音乐僵化、单调、枯燥、难解、非人性的乐风,使教会音乐变得更简单、更富于人情味,倡导音乐艺术要为广大教会会众服务。这表明马丁•路德将合唱音乐改革
A.视为宗教改革的内容 |
B.作为宗教改革突破口 |
C.当作宗教改革的核心 |
D.与宗教改革紧密相连 |
10.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11.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
13.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
C.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
14.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
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
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
15.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
16.
“信”“达”“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 |
B.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 |
C.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 |
D.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 |
17.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
B.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
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
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
18.
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 | 在俄(苏)人数 | 学习内容 |
1899—1911 | 28 | 俄语、矿业、商业 |
1921—1927 | 约1400 |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
1927—1930 | 约1100 |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
19.
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会议 | 社会主义 | 阶级 | 革命 | 经济 | 建设 | 发展 | 人民 | 国家 | 中国 | 领导 |
① | 118 | 98 | 45 | 53 | 52 | 79 | 111 | 118 | 25 | 57 |
② | 128 | 35 | 62 | 123 | 124 | 92 | 117 | 77 | 52 | 62 |
③ | 179 | 14 | 25 | 209 | 184 | 173 | 102 | 76 | 118 | 59 |
④ | 84 | 335 | 288 | 27 | 24 | 28 | 121 | 38 | 68 | 56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
***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 |
B.![]() |
C.![]() |
D.![]() |
21.
***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22.
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
A.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
B.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 |
C.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 |
D.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 |
23.
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
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
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
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 |
2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育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
25.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
B.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
C.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
3.选择题- (共3题)
26.
—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to wear ______ the party?
— Jane suggests a blue dress and a white pair of shoes ______ m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