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祥,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图片展览——体验探索精神】 |
一组同学举办“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图片展,请将他们搜集的图片按探索领域进行分类(只填序号)。(3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精神?![]() ①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②谭嗣同就义 ③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④《新青年》杂志 经济:___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__;思想文化:__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二 【中外联系——解读历史人物】 |
二组同学开展的是“走近历史人物”的活动,请你分别用关键词概括图一中两位人物的共同贡献,并陈述他们被后人景仰的理由。图二与图一中两位人物的活动有什么联系?![]() 图一 哥伦布和郑和 图二 指南针 |
任务三 【周年纪念——弘扬民族精神】 |
三组同学进行的是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周年大事纪念活动》请你写出图中A、B两处的地名。长征的胜利,彰显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
任务四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
四组同学搜集到一幅曲线图,请你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1850—2000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
2.
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各题。

【时空观念】观察上面两幅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出现图一状况及由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
【运用表格】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运用年代尺】结合20世纪上半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分析同一时空条件下历史史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请写出华盛顿会议和中共七大的影响。
②根据年代尺提示,分析国共关系有合作有对抗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从上面年代尺上,任选两个内容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观察上面两幅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出现图一状况及由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
【运用表格】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 表现 | 变化原因 | 变化趋势 |
鸦片战争后—20世纪初 | 男子长袍马褂;袄裙成了主要的女装。 | ① | ③ |
民国时期 | 男子中山装和西服逐渐流行;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普及旗袍的趋势。 | ||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70年代末 | 以“灰、黑、蓝”为主,色彩和颜色单调 | ②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 颜色丰富多彩,款式新颖 |
【运用年代尺】结合20世纪上半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分析同一时空条件下历史史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请写出华盛顿会议和中共七大的影响。
②根据年代尺提示,分析国共关系有合作有对抗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从上面年代尺上,任选两个内容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1)材料一所述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
(2)请写出材料二中欧洲在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上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的“新途径”是指什么?请写出列宁为实现“新途径”做出的积极探索。
(4)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1)材料一所述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
(2)请写出材料二中欧洲在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上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的“新途径”是指什么?请写出列宁为实现“新途径”做出的积极探索。
(4)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选择题- (共5题)
4.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5.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同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在美国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C.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
D.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定 |
6.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是现代中国两次意义深远的思想大解放。比较两者的异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闲扰时 |
B.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C.前者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后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D.前者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后者指出了社会主义不能有市场经济 |
7.
下面是某帝国的疆域图,下列关于该帝国的史诗叙述错误的是


A.希波战争后成为地中海霸主 |
B.2世纪后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
C.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 |
D.中同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帝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