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8044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世纪初
1811年,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
1824年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1825年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1831、1834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爆发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先后失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但很快失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889年
第二国际成立,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决议,多数主张进行经济斗争、合法参与议会斗争,组织比较松散,“一战”爆发后,自行解散。
1903年
列宁主义诞生,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试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特奏名制度是宋代科举中的一种恩科制度,即允许部分多次科举不及之老年士人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
在“兴文教,抑武事”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北宋取消了应举者的门第限制,使平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为增加,并吸取了唐代不第进士黄巢反叛唐政府的历史教训,于是在科举考试中录取特奏名的情况越来越多,到真宗朝中后期,逐渐形成制度……据有关学者的初步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了十一万人左右的合格者,其中正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六万人,特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五万人,特奏名占了全部登第人数的约百分之四十五。
“熙宁变法”后,特奏名殿试亦与正奏名进士一样,改试策一道,策题也较正奏名容易得多。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一次特奏名殿试,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儒,在试卷里只写了“臣老矣,不能为文也,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字,就获得“特给初品官,食俸终身”的优待,说明特奏名考试基本上徒具形式而已。特奏名录取的人数虽很多,但对他们的授官却很低,部分特奏名甚至只有虚衔,不予实职。

——据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奏名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奏名制度对宋朝的影响。
3.
   材料一  1889年英国政府通过《海军防御法案》,正式确立海军“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不弱于其他两个最强海军国家的海军加起来的规模。事实上,在此前的两百年间,这一标准已成为英国海军的战略传统。
材料二1919年8月15日,英国内阁通过了“十年规则”作为国家战略的指导性原则,即设想未来十年内不会有大规模战争,无需为此组建欧陆远征军。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英国将会放弃传统的海上霸权。1920年3月17日,海军大臣沃尔特・朗代表内阁在议会下院正式宣布:“我们的海军在力量上不应弱于其他任何‘一国’的海军。”英国就此正式放弃了传统的海军“两强标准”而实行“一强标准”。
……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英、美、日、法、意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确定了主力舰5∶5∶3∶1.75∶1.75的吨位比例。这是英国在国际场合正式确认放弃传统的海军“两强标准”的会议。
……
随着20世纪30年代初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1935年11月21日,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简称DRC)出台了第三份报告,建议从长远考虑,海军应恢复实施“两强标准”,这实际是扩大了的“一强标准”,并未达到“两强标准”,因此被称为“DRC标准”。
1937年4月29日,时任海军大臣塞缪尔・霍尔正式就新“两强标准”向内阁提交了一份全面细致的分析报告。但是直到1939年,英国海军离“DRC标准”尚有距离,新“两强标准”更是因战争而最终不了了之。

——据耿志《两次大战之间英国海军重拾“两强标准”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战界大战前后英国海军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
(2)三十年代,英国海军谋求重建“两强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重建“两强标准”的失败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4.
   19世纪中叶,席卷意大利全境的民族解放战争风起云涌。1847年,主张人民起义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了第一次独立战争,在内外反动势力合力镇压下失利。当时的撒丁王国是唯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是资产阶级自由派集中的地区。1852年出任首相的卡米洛·加富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因此,以撒丁王国为核心,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为主要途径,便成为意大利统一成功的唯一选择。50年代后期,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借助法国试图收复奥占领土的要求,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加富尔与法国缔结了反奥军事同盟。1859年,经过撒法联军的合力攻击,奥军败局已定,人民起义的浪潮席卷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1860年,中部各邦一方面抵制封建君主政权的复辟,另一方面通过公民投票并入撒丁王国,推进了国家统一。
1860年4月,西西里岛爆发起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加里波第组建“红衫军”增援西西里,不久便解放全岛。随后一鼓作气,挥师北上。他的“千人远征军”多次以弱胜强,战绩辉煌,发挥传奇作用,被认为是“疯子的事业”。他善于发扬革命军队的政治优势,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被誉为“现代游击战之父”。1861年,那不勒斯解放,第二次独立战争结束,撒丁国王在加里波第陪同下进入了那不勒斯,国王送给他别墅一座、汽艇一艘。但加里波第说得好:“我奋战南方,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为了谋取私利。”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撒丁政府军和加里波第部同时攻进法国人控制的罗马城。教皇庇护九世下令军队停止抵抗,避居梵蒂冈,意大利统一大业终于完成。加里波第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他的不少战略战术成了意大利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据罗曼诺·乌果里尼《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的统一:从国家到人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里波第在近代意大利历史上的作用。

3.单选题(共9题)

5.
为了解决过去子女的继承资格毫无理由地被取消掉或故意遗漏问题,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创设了“同意继承人在意识到自己被不公正地取消资格或遗漏时,可以以遗嘱人订立遗嘱是在精神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为由,对该遗嘱提起诉讼”的规定。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罗马法
A.注重审判程序
B.遗嘱的订立盲目混乱
C.形式主义严重
D.保护继承人正当权益
6.
武汉会战后,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认为“第二期是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总战略。这表明国民政府
A.抗战路线根本改变
B.抗战策略受中共的影响
C.决定放弃正面战场
D.促进国民革命运动高涨
7.
清政府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凡欲创立银行者,或独出资本,或按照公司办法,合资集股,均须预定资本总额,取具殷实商号保结,呈由地方官查验,转度支部(户部转化)核准注册,方可开办。”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A.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有利于近代工业体系完善
D.稳固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8.
开元年间,唐玄宗专门发布敕令,禁止官僚阶层使用珠宝玉器和锦绣,并专门通过法令规制奢丽物质的织造,以形成“抑奢”的消费导向。这表明当时
A.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合理消费观念已形成
C.政府担心奢靡之风助长腐败
D.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9.
1983年8月“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推动下,社会逐渐形成了“视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的良好氛围。这表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国营经济经营很困难
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个体经济被逐渐认可
10.
1918年列宁选派工人征粮队到农村征粮,要求选派征粮队员必须谨慎,每个工厂每25人推派1人,要“保证每个候选人忠诚老实,能遵守革命纪律……不让那些总想浑水摸鱼的流氓和骗子混进征粮队”。这说明列宁
A.认识到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
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C.意在防止征粮危害工农联盟
D.认为征粮能有效巩固新生政权
11.
下列表格显示的是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
1973年
农业
7.3
3.6
制造业
38.7
34.1
公用事业
8.6
7.6
服务业
45.4
54.7
总国民收入
100.0
100.0
 

 ——摘编于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

这表明美国
A.知识经济迅速兴起
B.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农民收入明显降低
D.社会福利投入减少
12.
唐群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1901年秋,她听了秋瑾谈话及亲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情景,慨然说道:“国之兴亡,匹妇亦应责无旁贷。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人皆有责!”这表明当时
A.儒学统治地位丧失
B.女性平等意识觉醒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女权思想广泛传播
13.
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1833年,英国下院通过议案:“此项拨款,不超过20000英镑,蒙陛下恩准,拨出以助个人捐款,为大不列颠贫苦阶级儿童之教育修建学校校舍。”1834年3月31日上述款额拨出交付,无额外酬金或任何扣除。从此,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材料表明
A.自由放任促进教育自由发展
B.英国国王仍掌握着财政大权
C.基础教育事业仍需政策支持
D.君主立宪制使首相名存实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