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设计,请你根据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个朝代,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
(2)列举明清时期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和它们的共同作用。
(3)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说出清政府“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而采取的政策。并回答清朝实行此政策的根本目的。
朝代 | 措施 | 评价 |
明朝 | | |
加强君权统治,如明太祖废除①________ |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 |
明太祖时期设立②________、明成祖时期设立③________ | “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
清朝 | ④________时期设立军机处 | ⑤________ |
(1)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个朝代,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
(2)列举明清时期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和它们的共同作用。
(3)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说出清政府“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而采取的政策。并回答清朝实行此政策的根本目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乾隆帝让人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在承德兴建普陀宗乘之庙。庙内安放数以万计的佛像、供器,并有几百名藏、蒙古、满族喇嘛在庙内诵经。一些信奉西藏佛教的蒙古族和藏族民众,千里迢迢到普陀宗乘之庙礼佛,把这里视为圣地。乾隆帝称赞它及其他类似的寺庙说:“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材料一描绘了哪位清朝皇帝接见哪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的场面?后来又有哪位清朝皇帝赐予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什么封号?
(2)为了更好地管理西藏地区,清朝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觉得材料二中的“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乾隆帝让人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在承德兴建普陀宗乘之庙。庙内安放数以万计的佛像、供器,并有几百名藏、蒙古、满族喇嘛在庙内诵经。一些信奉西藏佛教的蒙古族和藏族民众,千里迢迢到普陀宗乘之庙礼佛,把这里视为圣地。乾隆帝称赞它及其他类似的寺庙说:“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材料一描绘了哪位清朝皇帝接见哪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的场面?后来又有哪位清朝皇帝赐予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什么封号?
(2)为了更好地管理西藏地区,清朝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觉得材料二中的“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
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成果展示过程,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步骤一:编剧体验历史

(1)小张等同学准备编排一台历史舞台剧——“四大名著”。请你帮助他们将四部作品派给下列演员。(只需填写与作品相应的图序 )
①赵二准备扮演剧中多情善感的贾宝玉,你分派给他 ;
②张三准备扮演剧中絮絮叨叨的猪八戒,你分派给他 ;
③李四准备扮演剧中多谋善断的诸葛亮,你分派给他 ;
④王五准备扮演剧中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你分派给他 。
(2)李静等同学准备编排一个反映18世纪中国某城市各阶层人物的历史舞台剧。他们设计了若干个不同职业或身份的人,又考虑每个演员都要用书作为小道具,于是找来了:①《窦娥冤》②《天工开物》③《本草纲目》④《唐诗三百首》四本书。你能帮助他们将上述四本书分给下列A、B、C、D四位演员吗?(填入序号即可 )
A.剧中的张政是一个戏曲演员,总是痴迷古代的戏曲剧目。
B.剧中的王凯是个孝子,总念叨着要给多病的父亲采药治病。
C.剧中还有一个外国人,总是神秘兮兮地找人打听说要买宋应星的书,最后他竟然买到了。
D.剧中的李涛特别喜欢杜甫,见人就讲杜甫的诗作。
步骤二:年表归纳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设置台湾府
B—北宋建立
C—贞观之治
D—郑和首次下西洋
E—秦朝建立
① ② ③ ④ ⑤
步骤三:现实感悟历史

(4)后人通过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些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一:编剧体验历史

(1)小张等同学准备编排一台历史舞台剧——“四大名著”。请你帮助他们将四部作品派给下列演员。(只需填写与作品相应的图序 )
①赵二准备扮演剧中多情善感的贾宝玉,你分派给他 ;
②张三准备扮演剧中絮絮叨叨的猪八戒,你分派给他 ;
③李四准备扮演剧中多谋善断的诸葛亮,你分派给他 ;
④王五准备扮演剧中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你分派给他 。
(2)李静等同学准备编排一个反映18世纪中国某城市各阶层人物的历史舞台剧。他们设计了若干个不同职业或身份的人,又考虑每个演员都要用书作为小道具,于是找来了:①《窦娥冤》②《天工开物》③《本草纲目》④《唐诗三百首》四本书。你能帮助他们将上述四本书分给下列A、B、C、D四位演员吗?(填入序号即可 )
A.剧中的张政是一个戏曲演员,总是痴迷古代的戏曲剧目。
B.剧中的王凯是个孝子,总念叨着要给多病的父亲采药治病。
C.剧中还有一个外国人,总是神秘兮兮地找人打听说要买宋应星的书,最后他竟然买到了。
D.剧中的李涛特别喜欢杜甫,见人就讲杜甫的诗作。
步骤二:年表归纳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设置台湾府
B—北宋建立
C—贞观之治
D—郑和首次下西洋
E—秦朝建立
① ② ③ ④ ⑤
步骤三:现实感悟历史

(4)后人通过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些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4.
(题文)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柬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柬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选择题- (共14题)
6.
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一故事说明
A.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
B.明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 |
C.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
D.宋濂仅仅是皇帝的奴仆 |
7.
假设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内容涉及“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
A.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 |
B.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
C.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
D.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
9.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
B.《本草纲目》 |
C.《天工开物》 |
D.《徐霞客游记》 |
14.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16.
某学生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题办一期板报。他可以该收集的资料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唐蕃“和同为一家”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唐蕃“和同为一家”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17.
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辽宋夏金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辽宋夏金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