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1)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开辟于哪一历史时期,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2)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先进的隋唐制度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三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3)指出促使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4)指出明清时期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1)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开辟于哪一历史时期,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2)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先进的隋唐制度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三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3)指出促使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4)指出明清时期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1901年使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无尽的黑暗”又指什么?
(2)1911年的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
(3)1921年使中国迎来曙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
(4)请举出“我们在城内插旗”失败的两个事例。“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指的是什么?
(5)材料中“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1901年使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无尽的黑暗”又指什么?
(2)1911年的一道闪电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
(3)1921年使中国迎来曙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
(4)请举出“我们在城内插旗”失败的两个事例。“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指的是什么?
(5)材料中“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一措施有利于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新中国成立后在哪一运动中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2)材料二提到的“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存在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偏向,包括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个别论断、片面追求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我们也走了弯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踏上民族复兴新征程,开始新的伟大探索。
(3)材料三中所说“弯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材料四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5)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分析70年代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一措施有利于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新中国成立后在哪一运动中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2)材料二提到的“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存在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偏向,包括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个别论断、片面追求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我们也走了弯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踏上民族复兴新征程,开始新的伟大探索。
(3)材料三中所说“弯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材料四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 343.5 | 1826 | 7073 | 28762 |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5)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分析70年代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6题)
4.
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正朝着“无现金社会”迈进,即移动和电子支付方式逐渐取代人们熟悉的纸币现金,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逐步取消了大面额纸币。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南宋临安 | B.北宋开封 | C.北宋四川 | D.唐代洛阳 |
5.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能够支持经济重心在南宋时已经完成的有( )
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流传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③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④《宋史》中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
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流传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③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④《宋史》中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术 ④分封制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术 ④分封制
A.②①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④①③② | D.③①②④ |
7.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帝国。以下措施中,不属于元朝时期实行的是( )
A.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
B.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
C.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
D.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
8.
2016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177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虎门销烟”,福建省禁毒委员会、省公安厅在福建南平举行了集中销毁毒品活动。177年前的虎门销烟(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B.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
C.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D.发生于1938年 |
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里所说的“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在本质上指(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11.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12.
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相关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到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到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③②④ | B.④①②③ | C.③④①② | D.③①④② |
13.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是( )
A.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 B.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
C.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 D.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
14.
“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
C.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 D.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
15.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的大生纱厂试开车,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为此事写一篇新闻稿件,最恰当的标题是()
A.弃政从商、实业救国 |
B.创办实业、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 |
C.引进外资、救亡图存 |
D.一战正酣、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
1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对这句话的理解,同学们有四种观点。其中最准确的是( )
A.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B.正确,三大改造后人们实现了当家做主 |
C.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
D.正确,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17.
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其颁布于1954年 |
B.其体现了民主性和社会主义性 |
C.其制定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18.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举措在内容实质上与新中国哪一农村政策一脉相承( )
A.土地改革 | B.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人民公社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