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日本曾多次侵华,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

(1)以上图片反映了近代史上日本的两次侵华。请写出这图1战争的开始时间、图2战争结束时间及对中国的影响。
(2)图1所签订的条约的诸项条款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哪一条使列强侵华的范围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造成图1、2两种不同场景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中国人民的抗争,避免了近代中国像印度那样沦为殖民地。识读下列图片,在表格中填写图片反映的抗战事迹。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
——***《论持久战》
(4)材料一中“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开始”指哪一史实?据材料二,指出***认为中国抗战的力量来源。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回答,谈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1)以上图片反映了近代史上日本的两次侵华。请写出这图1战争的开始时间、图2战争结束时间及对中国的影响。
(2)图1所签订的条约的诸项条款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哪一条使列强侵华的范围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造成图1、2两种不同场景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中国人民的抗争,避免了近代中国像印度那样沦为殖民地。识读下列图片,在表格中填写图片反映的抗战事迹。

序号 | 抗战事迹 |
图3 | |
图4 | |
图5 | |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
——***《论持久战》
(4)材料一中“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开始”指哪一史实?据材料二,指出***认为中国抗战的力量来源。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回答,谈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2.
主题:改革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什么?其出台的背景的共同点是什么?
(2)俄国和美国的改革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
(3)你怎样评价俄国和美国的改革在其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所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论十大关系》
(4)结合上述材料,说出材料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
(5)综合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关注到哪些问题?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什么?其出台的背景的共同点是什么?
(2)俄国和美国的改革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
(3)你怎样评价俄国和美国的改革在其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所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论十大关系》
(4)结合上述材料,说出材料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
(5)综合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关注到哪些问题?
3.
关注近现代国际关系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单位:万吨)
整体上看,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怎样的特征?这种特征源于第几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表明法国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后果怎样?
(3)依据材料三所述,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什么?这种要求在二战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4)材料四认为世界大战是推进国际组织建立的“催化剂”。这一论断是否正确?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5)材料五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6)材料六中阿登纳为什么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简述欧洲的联合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影响。欧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伙伴,在双方交往中,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双边关系?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单位:万吨)
| 1870年 | 1913年 | ||
煤 | 钢 | 煤 | 钢 | |
英国 | 11220 | 62 | 14980 | 1501 |
法国 | 1290 | 8 | 4080 | 510 |
德国 | 2390 | 14 | 9110 | 2050 |
美国 | 4250 | 4 | 57110 | 3440 |
整体上看,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怎样的特征?这种特征源于第几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表明法国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后果怎样?
(3)依据材料三所述,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什么?这种要求在二战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4)材料四认为世界大战是推进国际组织建立的“催化剂”。这一论断是否正确?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5)材料五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6)材料六中阿登纳为什么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简述欧洲的联合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影响。欧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伙伴,在双方交往中,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双边关系?
2.选择题- (共12题)
5.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
6.
“竹枪一杆,打得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原因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 |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
C.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
12.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在古代雅典如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生来注定要统治”的人应该是指
A.雅典的贵族 | B.雅典的全体男子 |
C.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 D.雅典的全体自由民 |
14.
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 B.俄国1861年改革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中国洋务运动 |
3.单选题- (共2题)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