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52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8

1.综合题(共2题)

1.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历经大统一到又一次出现分裂、再到大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既有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又有民族政权并立,复杂纷乱的时期。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1)第一组同学拿到的资料中搜集了关于“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阿倍仲麻吕、空海与鉴真”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老师要他们研究的课题主题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拿到的是一个表格,请帮助他们填写完整。
政权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契丹国(辽)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北宋
汉族
A  (人物)
西夏
党项族
元昊

B  
完颜阿骨打
南宋
汉族
赵构(宋高宗)
元朝
C  
D   (人物)
 
A B  C D
(3)第三组同学拿到的是视频材料,主要内容是西藏、台湾如何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请问他们研究的是哪一朝代?当时管辖西藏、台湾的分别是什么机构?
2.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完成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1)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所述,“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请问当时国家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哪两个城市?
(3)材料二是什么时候的谚语?“苏、湖”指哪两个地方?它们盛产的农作物是什么?

2.选择题(共11题)

3.
下列组合搭配中正确的是(   )
A.1125年靖康之变
B.947年耶律阿保机改国号为辽
C.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D.1005年宋太祖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4.
12世纪中期,下列政权并存的一组是( )
A.B.
C.D.
5.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6.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这一民谣反映了何时什么行业的盛况?
A.南宋——棉纺织业 B.元朝——棉纺织业
C.北宋——丝织业D.唐朝——麻织业
7.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
8.
赵老四是古代某朝代人,他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他穿的衣服面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他平时的主食是以米饭为主,多食鱼肉;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有轿子、马车和小船;经常到瓦舍里面去看傀儡戏。请问赵老四最早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是
A.南宋、南方、官员B.南宋、北方、官员
C.北宋、北方、百姓D.北宋、南方、百姓
9.
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
B.元朝皇帝下令蒙古将领把土地全部变为牧场
C.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D.《马可.波罗游记》中向世界介绍了当时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
10.
***诗词中的“一代天骄”指的是( )
A.忽必烈B.元昊C.成吉思汗D.窝阔台
11.
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畏兀儿B.回族C.契丹D.女真
12.
以下朝代建都在长安的是( )
①北宋  ②隋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3.
你在读宋末元初的诗篇时,将会读到文天祥的(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