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综合题- (共2题)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

(2)材料三图中的C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中央政府最早设置什么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管辖?
(3)为加强对材料三中A地的管辖,元朝统治者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试举一例说明。清朝在图中B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二,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

(2)材料三图中的C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中央政府最早设置什么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管辖?
(3)为加强对材料三中A地的管辖,元朝统治者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试举一例说明。清朝在图中B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3.
材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 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 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3)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 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3)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列举题- (共1题)
4.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请回答: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两例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两例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4.选择题- (共5题)
6.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讽刺当权者苟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 )
A.赵普 B. 赵匡胤 C. 赵匡义 D. 赵构
A.赵普 B. 赵匡胤 C. 赵匡义 D. 赵构
7.
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有误的是( )
A.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
B.这个条约既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
C.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 |
D.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
8.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汉 | B.隋朝 | C.唐朝 | D.元朝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列举题:(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