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6月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87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2

1.综合题(共3题)

1.
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生存危机、经济危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等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大踏步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材料三:

材料四: 1929-1933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德、意、日等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出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材料中的危机?根据图示归纳其措施有何历史作用?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史是如何开始的?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中A、B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图中C孙中山建立了哪一新政权?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图33—1,美国是怎样摆脱这次经济危机的?合图33—2,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危害?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何启示?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状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地重大战略决策。他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图中A应该填写什么?其体现了该朝代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考试”指的是哪一考试制度?这一制度诞生于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唐朝哪一皇帝在该制度的考试内容中增加了诗赋?材料反映了该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今年是“一国两制”决策在香港成功实践多少周年?香港问题的由来最早源于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影响?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主要任务进行了有效地探索。
材料一: 陆定一曾经指出:“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钱例的。……(中国)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夺取全国政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问题一:中国共产党“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是在哪一事件之后?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建立了哪一根据地?
问题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哪一计划开始实施的?该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指什么?
问题三: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做会发展的更好?

2.选择题(共16题)

4.
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辽、西夏、金、南宋、元
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
D.南宋、辽、西夏、金、元
5.
读元朝地图,在今天西藏地区,元朝管辖的机构是( )
A.行省B.汗国C.宣政院D.驻藏大臣辖区
6.
南宋词人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   )
A.经常倾吐对国家分裂的悲痛B.赞美江南水乡的恬静和风光优美
C.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D.歌颂抗元将士的英雄事迹
7.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己。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8.
依教育部有关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自2017年起,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此举意在( )
①改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某些历史事实
②帮助中小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③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④突出七七事变前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功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0.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①把分散的手工业组织起来   ②公私合营
③引导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实质是(  )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12.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兴起于相对隐蔽的地方,但规模较大
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的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3.
米兰多拉(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
A.君权神授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
14.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促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C.工业革命完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5.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在经济领域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采用封建土地制度
C.实行郡县制D.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16.
150 年前,美国内战结束,这场战争结束的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南北方人民的矛盾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消灭了种族歧视
D.维护了联邦统一
17.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B.对工业进行调整
C.对农业进行补贴D.提高福利水平
18.
下列不属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原因的是(  )
A.美国援助B.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C.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D.进行殖民扩张
19.
下图事件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事件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