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城区片2018届九年级第二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54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4

1.综合题(共3题)

1.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材料一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比我们国力更弱、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日军将领伊东对此这样说:“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个事件?伊东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维新志士们在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态,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维新志士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
(4)据材料四分析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贡献?
2.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0年后世界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与这一时期产生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有关?
材料二

注:1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是主导的,……它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力量
——黄素痷、甄炳禧《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3)材料三中的“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该科技革命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材料四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材料五(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5)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3.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是每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欧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实力相称(日本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政治大国地位
———《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概括指出日本提出这一目标的条件。

材料四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改写了英欧关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不仅使英国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英国脱欧的脚步。2013年1月,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非欧元区国家遭受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当地时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4)依据材料四指出,促成英国脱欧的因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8题)

4.
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军机大臣,只能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C.“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6.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AB.BC.CD.D
8.
如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其中***思想被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9.
观察如图所示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日本军队制造旅顺惨案的真相
B.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
11.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2.
为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这部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3.
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14.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15.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爆发D.科学革命的开展
16.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A.加强中央集权
B.殖兴产业,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17.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说:“l8世纪伏尔泰等人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设计的国家政体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
②君主立宪制
③民主共和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8.
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A.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D.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19.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成功开启了美苏“冷战”模式D.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0.
(题文)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其登陆地点可在下列哪一图中标注出来?()
A.B.
C.D.
21.已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c+d﹣ab的值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