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集团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23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综合题(共4题)

1.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1708-1718年,由康熙帝主持、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宫员协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对清朝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皇與全览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汉到隋唐中央官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主要的政治措施?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疆域西南至哪里?列举一例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层面分析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探究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是零星的、片断的,……(因为)工人阶级数量很少,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缺乏肥沃的土壤。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表明已经清楚地认识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解决了为什么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的问题,……因而,它对于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中国具备了这一土壤(条件)的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指的是哪一事件?“这条道路”是怎样的一条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被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写出该会议的地点及***所作的政治报告。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哪一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基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形成了哪一理论成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波”。

材料二 他们开始以令人震惊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努力将他们的文化和组织提升到欧洲列强的水平,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得那么迅速。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色古香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底西方化了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

——H·G·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材料三: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世纪中期使两国民族“发展起来”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两国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得日本从1866年到1899年发生转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时期许多西方新鲜事物也出现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当时中国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交通或通信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任答一具体实例)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以后促使德国经济日益增长并积极参与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目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方式有哪些?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的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通过召开哪些国际会议确立的?此“和平制度”最终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均反映的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片对此史实的理解有何不同?
(3)导致材料三中“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2.选择题(共9题)

5.
《元史·地理志一》:“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实质上说明元朝 (  )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6.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
7.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大和延续时间长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
9.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1.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2.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与“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
A.推行新经济政策B.实施罗斯福新政C.推行苏联模式D.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3.
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