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古代文明谱华章】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1)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前代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哪些创新?它更具有什么优势?
(2)CCTV《探索•发现》栏目图标创作于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这个最早的指南仪器诞生于何时?北宋时,人们在它的基础上创制了什么?这一发明给世界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哪个领域?
(4)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1)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前代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哪些创新?它更具有什么优势?
(2)CCTV《探索•发现》栏目图标创作于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这个最早的指南仪器诞生于何时?北宋时,人们在它的基础上创制了什么?这一发明给世界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哪个领域?
(4)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恩格斯曾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1)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什么时候?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火药传入西欧后带来的影响。
材料:恩格斯曾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1)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什么时候?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火药传入西欧后带来的影响。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科技成果?我国最早在何时制成这类仪器?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材料一 如下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科技成果?我国最早在何时制成这类仪器?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2.判断题- (共3题)
3.选择题- (共7题)
9.
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 |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
10.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
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
13.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
A.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 B.新的造纸技术 |
C.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 D.书籍装帧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