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鏡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
(2)根据材料二,说出清朝前期在西藏、新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的名称。
(3)材料三中“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实践的理论”是指什么?
(4)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国。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鏡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
——牛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说出清朝前期在西藏、新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的名称。
(3)材料三中“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实践的理论”是指什么?
(4)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2)《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
材料三: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四: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公斤 | 4公斤 | 538.3公斤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2)《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材料三: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英国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3)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 ![]() |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材料三: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英国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3)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2)材料二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联盟国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制定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选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1)材料一中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2)材料二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联盟国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制定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1题)
9.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2.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 B.《黄河大合唱》 | C.《游击队之歌》 | D.《义勇军进行曲》 |
17.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西藏和平解放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包给农民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这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展开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9.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中美建交 |
C.中国首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2.
下列方框内所给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提示内容 | ①起止时间:1861—1865年 ②相关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③重要战役:葛底斯堡大捷 |
A.美国南北战争 |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拉美独立运动 |
23.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起航,驶入茫茫的大西洋……到了古巴、海地……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以上描述的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