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4.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府机构特点鲜明、几经调整。下列是不同王朝的各级行政机关的关系示意图。

图示一所反映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设置与安排,来自于古代中国的哪一种政治制度?在图示一中,作为中央政府机关中主要官僚之一的“御史大夫”,其日常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2)在图示二所示的中央政府机关中,新设“宣政院”这一机构,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作用是什么?与图示一相比,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3)图示三中,左侧所示的“中书、尚书、门下”等均属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各“省”首长“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对比图示三中的左侧示意图与下面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在何时?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图示一所反映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设置与安排,来自于古代中国的哪一种政治制度?在图示一中,作为中央政府机关中主要官僚之一的“御史大夫”,其日常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2)在图示二所示的中央政府机关中,新设“宣政院”这一机构,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作用是什么?与图示一相比,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3)图示三中,左侧所示的“中书、尚书、门下”等均属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各“省”首长“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对比图示三中的左侧示意图与下面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在何时?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5.
中国古代盛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随着国力提高,城市商业经济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引者注:指“洛阳”)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均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都城平面图。该城的设计、布局在整体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2)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是对哪一王朝的城市描述?在该王朝时期,社会上流行一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在材料二中,哪一句原话与它的意思最接近?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古代商业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引者注:指“洛阳”)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均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都城平面图。该城的设计、布局在整体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2)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是对哪一王朝的城市描述?在该王朝时期,社会上流行一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在材料二中,哪一句原话与它的意思最接近?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古代商业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6.
发展“教育”是兴国之要。社会发展与国家政策则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变化。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清)顾炎武
材料三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材料四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绅士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
(1)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被贵族所垄断,而孔子打破了这一局面。结合材料一,说说孔子是如何打破这一局面的?观察材料一中的《汉代讲学图》,说说汉代讲学的最高学府叫什么?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校的名称。
(4)阅读材料四,联系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变化的总趋势。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主要不同点。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清)顾炎武
材料三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材料四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绅士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
(1)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被贵族所垄断,而孔子打破了这一局面。结合材料一,说说孔子是如何打破这一局面的?观察材料一中的《汉代讲学图》,说说汉代讲学的最高学府叫什么?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校的名称。
(4)阅读材料四,联系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变化的总趋势。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主要不同点。
3.选择题- (共8题)
7.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②③ |
8.
同学们平时都喜欢阅读、使用成语故事。下列这些成语故事,按其反映故事情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酒池肉林
②约法三章
③卧薪尝胆
④陈桥兵变
⑤房谋杜断
①酒池肉林
②约法三章
③卧薪尝胆
④陈桥兵变
⑤房谋杜断
A.①③②⑤④ |
B.①②⑤③④ |
C.③④⑤②① |
D.③①④②⑤ |
9.
14世纪初,草莽出生的朱元璋起兵造反,在一篇进行战前动员的文稿中,他喊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朱元璋在该文稿中所指的“鞑虏”政权,其建立者应该是
A.耶律阿保机 |
B.努尔哈赤 |
C.完颜阿骨打 |
D.忽必烈 |
10.
对于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腊八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说为纪念一位古代名将:当年,“名将”率领的抗金军队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相继送粥,军队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故称为“腊八节”。在这一传说中,这位古代“名将”应该是


A.岳飞 |
B.戚继光 |
C.卫青 |
D.文天祥 |
13.
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了尊雕像、建了座纪念馆(如图),以表达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郑和”所做的事业,


A.促进了民族团结 |
B.取得了抗倭胜利 |
C.完成了祖国统一 |
D.加强了中外交流 |
14.
厂卫制是明代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特色”。据《明史·职官五》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就其职责而言,历史上对“厂卫”之士的最准确评价应该是
A.皇家卫士 |
B.国家栋梁 |
C.帝王奴才 |
D.朝廷鹰犬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