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 发展概况 |
① | 设置进士科 |
唐朝 |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武举开始;重诗赋 |
宋朝 | 重③;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
明朝 |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案文体是④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追求民主政治的部分重大事件
欧洲: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废除农奴制
美洲:④美国独立战争 ⑤美国内战
亚洲:⑥明治维新 ⑦维新变法 ⑧辛亥革命
材料二:它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阻止政治衰败的进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对应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进程进一步加速,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孙立平《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世界近代史上,各国开始追求民主政治的时间先后不同,其中发生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只填序号)各国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也有差异,其中通过改革的方式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只填序号)各国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也有不同,其中最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从近代民主政治地域扩展的趋势看,是由欧美逐渐扩展到等地.
(2)材料二的评价是针对材料一中哪一个历史事件的?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3)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总是在不断借鉴、传承、创新中得到发展的.请结合材料一的一个事件进行说明.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追求民主政治的部分重大事件
欧洲: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废除农奴制
美洲:④美国独立战争 ⑤美国内战
亚洲:⑥明治维新 ⑦维新变法 ⑧辛亥革命
材料二:它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阻止政治衰败的进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对应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进程进一步加速,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孙立平《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世界近代史上,各国开始追求民主政治的时间先后不同,其中发生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只填序号)各国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也有差异,其中通过改革的方式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只填序号)各国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也有不同,其中最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从近代民主政治地域扩展的趋势看,是由欧美逐渐扩展到等地.
(2)材料二的评价是针对材料一中哪一个历史事件的?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3)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总是在不断借鉴、传承、创新中得到发展的.请结合材料一的一个事件进行说明.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发生于年,地点在.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材料: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发生于年,地点在.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2题)
10.
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
14.
(题文)1939~1945年的德国,国内劳动力奇缺,在兵工厂中,老人和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 B.德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
C.德国积极扩军发动世界大战 | D.德国遭到巴黎和会严厉制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