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武举开始;重诗赋
宋朝
重③;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案文体是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9-21 05:05: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