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A.托辞(借口) 不辍(不停) 禁锢(束缚,限制) 犹豫(拿不定主意) |
B.标致(漂亮)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瞩目(注目) 适值(正好遇到) |
C.器宇(气概,风度) 诘责(询问) 绯红(鲜红)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
D.不逊(无礼)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依课文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l)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文天祥《过零汀洋》一诗中,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7)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9)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10)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1)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l)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文天祥《过零汀洋》一诗中,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7)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9)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10)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1)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 (11分)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有一双能透视黑夜的眼睛。微光夜视仪的出现,使人类的这一渴望成为现实。充分利用夜晚微弱的光线,使我们能像白天一样地观察,这是微光技术的突出特点。
②在现代战争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黄绿色的反映夜间战场状况的影像,这些精彩的报道就得益于微光技术。事实上,不仅在新闻领域,而且在军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观察、公安监控、野生动物研究等等领域,微光技术也大显身手。机场、车站的行李检查设备,银行、医院和家庭等地方所有的昼夜保安、监视或监护系统中,也常常使用微光专业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电视类型的医用X射线透视检查系统,也应用了微光技术。
③在夜暗环境中存在着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统统称为夜天光。因为它们和太阳光比起来十分微弱,所以又叫做夜微光。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灵敏度不高,在微光条件下不能充分“曝光”。 这是造成人们在夜暗环境中不能正确观察的一个原因。那么微光夜视技术是如何达到“化夜为昼”的呢?
④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的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微光夜视器材依靠夜天的微光照明,首先把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这就是一切夜视器材实现夜间观察的共同途径。
⑤在微光夜视器材中,图像增强器是核心器件,利用图像增强器将夜空中微弱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增强几百倍甚至数万倍,达到使人眼能够进行远距离观察的程度。黄绿光是人眼最敏感的波长。因此,这种颜色的荧光屏常常被应用到增像器上,这也是新闻报道中黄绿色图像的来由。
⑥微光技术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类的视觉领域。它能弥补人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和光谱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观察习惯来显示图像,适合部队夜间行动和作战。所以它一出现便引起各国军界的关注,成为夜视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⑦引领人们冲破黑暗的微光技术,在被预言为“光电世纪”的21世纪里,还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题1】修改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小题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
【小题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分)
【小题4】微光夜视器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有一双能透视黑夜的眼睛。微光夜视仪的出现,使人类的这一渴望成为现实。充分利用夜晚微弱的光线,使我们能像白天一样地观察,这是微光技术的突出特点。
②在现代战争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黄绿色的反映夜间战场状况的影像,这些精彩的报道就得益于微光技术。事实上,不仅在新闻领域,而且在军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观察、公安监控、野生动物研究等等领域,微光技术也大显身手。机场、车站的行李检查设备,银行、医院和家庭等地方所有的昼夜保安、监视或监护系统中,也常常使用微光专业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电视类型的医用X射线透视检查系统,也应用了微光技术。
③在夜暗环境中存在着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统统称为夜天光。因为它们和太阳光比起来十分微弱,所以又叫做夜微光。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灵敏度不高,在微光条件下不能充分“曝光”。 这是造成人们在夜暗环境中不能正确观察的一个原因。那么微光夜视技术是如何达到“化夜为昼”的呢?
④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的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微光夜视器材依靠夜天的微光照明,首先把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这就是一切夜视器材实现夜间观察的共同途径。
⑤在微光夜视器材中,图像增强器是核心器件,利用图像增强器将夜空中微弱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增强几百倍甚至数万倍,达到使人眼能够进行远距离观察的程度。黄绿光是人眼最敏感的波长。因此,这种颜色的荧光屏常常被应用到增像器上,这也是新闻报道中黄绿色图像的来由。
⑥微光技术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类的视觉领域。它能弥补人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和光谱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观察习惯来显示图像,适合部队夜间行动和作战。所以它一出现便引起各国军界的关注,成为夜视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⑦引领人们冲破黑暗的微光技术,在被预言为“光电世纪”的21世纪里,还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题1】修改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小题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
【小题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分)
【小题4】微光夜视器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