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宋代经济空前繁荣,在此基础上,科技也取得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太湖流域)又为东南根
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
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
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南北方的户口数比例呈现什么状态?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对南方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呈巅峰状态”的主要表现(至少两点)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太湖流域)又为东南根
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
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
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南北方的户口数比例呈现什么状态?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对南方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呈巅峰状态”的主要表现(至少两点)
2.
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贵主”是唐朝对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后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什么制度来管理全国?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称什么?元朝时期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西藏事务?
3.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 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 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
2.选择题- (共16题)
6.
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B.社会变化和民族关系发展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7.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
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D.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
8.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
9.
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1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指南针 | B.造纸术 | C.印刷术 | D.火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