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63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6

1.综合题(共4题)

1.
2017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回顾历史上的中日关系,有一衣带水的友好交往,更有不共戴天的侵略与反侵略,还有错综复杂的现实博弈。以史为鉴,深入思考。
(1)古代史上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有遣唐使、鉴真东渡、大化改新这样的典型事例。那么在现代史上,中日之间有没有友好交往?请举一例典型史实。
(2)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战争冲撞,主要表现为日本的侵略战争与我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比如明朝“倭寇”入侵与戚继光“抗倭”。指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包括时间和名称),并举一例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3)近代的日本侵略好战,从19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中指出日本侵略好战的原因。
(4)二战后,日本一度被国际社会惩罚和削弱,但在美国扶持下却重新强大起来。强大后的日本不仅不对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反思,反而以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美化侵略、解禁自卫队、搅局东海、与美结盟军演等方式为重新扩张作准备。面对严峻的中日关系,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朝着过去。”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下表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一书中记载的建国初我国国民经济有关数据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
141
63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
41
58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50
144
9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6
418
281
棉花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材料五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了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发生了什么求新图强的事件?结合材料,概括中国求新图强事件的主要特点与俄国求新图强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又实行了哪些经济策略?邓小平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
(3)阅读材料四、五,建国初期我国面临怎样的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4)综上所思,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应该吸取什么经验?
3.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在争取国家独立、追求民族解放、确立政治制度、谋求国家富强、建立民主法治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法律文献,给本国和他国带来了深远影响。
(1)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指出这一文献的核心精神。该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
(2)法国大革命中产生了两部重要法律文献,写出两部文献名称并指出第一部的核心要义。
(3)在美国历史上,除了宣布美国独立建国的《独立宣言》和为维护统一作出贡献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外,还有哪部法律文献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
(4)写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文献名称。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成就的重新强调更能导致海外扩张。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材料三经济革命开始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政治革命也一样: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其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其更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中欧和东欧的革命,导致了革命对西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西欧和东欧国家都被迫转而寻求两个新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14世纪前后,欧洲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对人和人所取得成就重新强调”。这反映了什么思潮?材料中“超自然的力量”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各举一例“这些哲人”将理性应用于思想、科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史实。
(3)材料三中“政治革命”指什么?指出材料二所述事件与法国革命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四,“东欧的革命”主要指什么?材料认为中欧和东欧的革命“导致了对西欧的威胁”,这种偏见和错误评估对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选择题(共9题)

5.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18周年。在此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我们不免会想到台湾问题。以下有关台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有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台湾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④二战后期召开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
⑤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覆灭后退往台湾,两岸分隔至今
⑥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共同承诺一个中国原则
⑦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已经同意按“一国两制”国策解决台湾回归问题
A.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⑦
6.
明清统治者除了以特务统治、文字狱、军机处、八股取士来强化君主专制外,也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了对外交往、巩固了国家统一,比如
①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④派遣戚继光抗倭保障沿海安全
⑤发动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
⑥发动戊戌变法救国图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7.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置身于京郊的圆明园废墟,我们应该追思的史实有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8.
哪些历史事件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十月革命
②北伐战争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⑤华盛顿会议
⑥巴黎和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9.
下图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主题是“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
A.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B.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
C.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D.1936年12月陕西西安
10.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1955年4月,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亚非会议的主要任务以及中国在会议上做出的贡献是
A.促成亚非新兴国家结盟——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人类从彼此隔绝走向交往联系最初要归功于
A.三角贸易
B.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2.
如图是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写成的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从内容来看,该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13.
“启蒙”在法语中的本意为“光明”,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的一批思想家认为,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这批思想家中的代表有
①莎士比亚
②卢梭
③海明威
④伏尔泰
⑤孟德斯鸠
⑥托尔斯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