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朝着过去。”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下表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一书中记载的建国初我国国民经济有关数据
产品名称
| 单位
|
|
|
|
|
|
|
|
按人口平均产量
| 各国为我国倍数
|
|
|
|
|
|
|
|
中国
| 苏联
| 美国
| 英国
| 苏联
| 美国
| 英国
|
|
|
电力
| 度
| 7.9
| 219.5
| 1144.6
| 514.9
| 27
| 141
| 63
|
原煤
| 公斤
| 83.0
| 761.0
| 3498.0
| 4938.0
| 9
| 41
| 58
|
生铁
| 公斤
| 1.7
| 84.4
| 244.5
| 165.9
| 50
| 144
| 9
|
钢
| 公斤
| 0.9
| 95.3
| 376.3
| 255.2
| 106
| 418
| 281
|
棉花
| 公斤
| 7.34
| 20.28
| 61.42
| 70.38
| 2.8
| 8.4
| 9.6
|
材料五从***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了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发生了什么求新图强的事件?结合材料,概括中国求新图强事件的主要特点与俄国求新图强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又实行了哪些经济策略?邓小平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
(3)阅读材料四、五,建国初期我国面临怎样的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怎样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4)综上所思,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应该吸取什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