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2.
材料一 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皇帝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材料二 清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 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雍正皇帝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材料二 清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 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4题)
4.
《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
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杂病论》面世 |
C.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11.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选项不适合“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是( )
A.(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D.(郑成功)“开辟荆棘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12.
李明同学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了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3.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当地“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 B.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
C.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 D.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政治交往 |
15.
(题文)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