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5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6

1.综合题(共5题)

1.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积极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结合所学回答:
(1)古代中国不断以优秀的发明创造让世界感知中国智慧。请举出唐宋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一项科技发明。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请举出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共同战斗”的事项各一例。
(3)在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舞台,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如何应对亚非国家的矛盾等贡献了中国智慧,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请举出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4)截止2018年2月3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业务已覆盖到除中国大陆以外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电子支付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支付宝”的应用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核心技术?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十分注意安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唐朝从贞观年间推行了均田制,对成年男丁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虽然均田不够彻底,但对当时恢复农业经济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结合均田制,又实行了租庸调法,受田户每年纳租二石,缴调娟二丈,绵三两,服役二十天,或按每日三尺娟纳庸代役。租庸调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生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也保证了国家财政来源的稳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挽救革命作出的第一声响亮回答。……但这次起义也有深刻的教训:只把广大农村的革命武装看作是配合的力量,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中国最广大的农民,没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当时的起义军在路线上偏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
——《浅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归纳此时期百姓享有的权利和须履行的义务。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怎样纠正了这一“重大失误”?
(3)材料三中提到的“土地承包”的做法率先在我国哪些地方开始?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3.
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方框内写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名称。
(2)据图归纳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宜昌沦陷后,重庆成为长江、嘉陵江航运的中心。轮船沿长江,上可驶到宜宾,下可驶到湖北宜昌西部的三斗坪。沿嘉陵江,可驶到合川。当时后方不能生产的或奇缺的物资,先在三斗坪集中,再由船只转运入川。运送川军出川抗日,运送军火到前线,也全靠川江运输。
——摘编自《重庆历史》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2016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交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抗战时期,川江运输发挥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4)综上,你认为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5.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
结合所学回答:
(1)人们普遍认为,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请举出一例这一地区的典型文明成果。西方文明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它的发源地在哪里?
(2)下面两幅图片反应了哪一行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行业在我国近代哪一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

(3)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月革命后,苏联作家创作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怎样鲜明的时代特征?

2.选择题(共13题)

6.
如果让你对下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

①成书于北宋时期
②主编是司马光
③记述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7.
南宋诗人陆游赋文:“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底。”以下选项能佐证该文观点的是
A.民谚“苏湖熟,天下足”B.泉州出土南宋古船
C.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D.甘薯、玉米等作物不断推广
8.
下图雕塑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A.促进民族团结B.取得抗倭胜利
C.完成祖国统一D.加强中外交流
9.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10.
《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它的作者是
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曹雪芹
11.
以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八七会议  ②红军长征  ③井冈山会师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
12.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3.
“九一八”事变后,重庆人民的反日斗争不包括
A.发动万县兵变、涪陵兵变等武装起义
B.举行“四川各界民众反日救国大会”
C.开展收回王家沱租界的斗争
D.成立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抗战时期的重庆”进行了研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重庆是战时中国的商业、外贸、金融、文化和教育中心
B.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重庆经受了日寇4年又8个月的狂轰滥炸仍然屹立不倒
D.重庆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5.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6.
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当时
A.联系方式变化B.娱乐方式变化C.生活多姿多彩D.平等观念增强
17.
读下表: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
年份
2003
2005
2006
2007
2010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
世界排名
6
5
4
3
2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实行改革开放
C.设立经济特区D.扩大企业自主权
18.
下列事件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大化改新——日本社会进步
B.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
C.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国衰落

3.填空题(共1题)

19.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对应方框内。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地点 B.慕尼黑协定割让给德国的领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