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五县(市、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初中质量抽查七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4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摘自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2)综合材料二,说明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同时,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在线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本来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的手续逮捕和审问官民人等。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图示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统治机构是什么?这个机构直接向谁负责?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判断题(共1题)

4.
小历说:“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实行的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思想的政策。”小史说: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以上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看法,其中哪位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0题)

5.
西藏正式被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开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6.
某班级正在举办宋词朗诵会,下列哪一人物的作品可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李清照《如梦令》
D.关汉卿《窦娥冤》
7.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灭亡西夏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8.
宋朝时,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驿站C.瓦子D.邸店
9.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开始用到军事领域
10.
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到了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契丹
B.党项
C.蒙古族
D.回族
11.
在宋代,下列地位比较高那一部分人是
A.文官B.武官C.商人D.农民
12.
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政权是
A.北宋
B.辽
C.西夏
D.金
13.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抗金名将是
A.岳飞
B.李刚
C.寇准
D.文天祥
14.
北宋末年,一位商人在四川采购大宗货物,他使用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A.刀币
B.开元通宝
C.交子
D.会子
15.
顾炎武曾批评明朝的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制度”是指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八股取士
16.
如果你到北京,下列哪些景点可以让你感受到明代的建筑成就
①八达岭长城
②故宫
③周口店遗址
④大都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
下列有关明代科技文化成就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与代表作品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伤寒杂病论》——扁鹊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农政全书》——李时珍
D.《三国演义》——施耐庵
18.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明末人民对起义军的热烈响应,这里的“闯王”是指
A.陈胜
B.吴广
C.张献忠
D.李自成
19.
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平息倭寇之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下列有关清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B.出现了市和坊
C.推广玉米,甘薯等农作物
D.人口大幅度减少
21.
历代封建统治者设立各种不同机构、采取许多不同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
A.巩固统治
B.休养生息
C.发展经济
D.统一思想
22.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
B.《牡丹亭》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23.
“开辟荆榛逐荷夷(指荷兰殖民者),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抗俄D.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4.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