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31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金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而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组织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馨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推动因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即:南朝“梁陈依古齐、梁、陈皆因而不改”,但大体也皆如秦汉制度,代表了一种尊古的礼乐思想。北朝度量衡的混乱和量值的大幅增长,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传统的古制和急速增长的大制相对立。如将北方早已习用的制度改为南方的小制,很难让北方官民接受,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的前提下,使用已延续数百年的古(小)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改用北朝大制强制废除小制,必然会遭到士族阶层的反对。在隋文帝的主持下,制定出大小制度同时并用的方案;小制用于皇室宫延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并且大小制之间还制订出简便的挟算关系。各地纷纷贯彻执行,如冀州刺史“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隋统一度量衡的方案和措施,几乎完全被唐朝承袭,而大制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顾炎武评价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

——摘编自丘光明《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度量衡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亚政策的重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她有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那就是一要促成印巴和解,稳定南亚局势,从而稳固封锁共产主义链条中的南亚这一环;二是要尽可能使印度放弃中立,进入西方阵营。美国带着这个构想介入南亚,在经济、军事上对印巴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同时政治上基本站在巴的一边,积极调解印巴争端。但为了不影响与英国的关系,在涉及南亚事务时,美国总是视之为英国的传统区域,尽可能将英国或联合国推向前台。但事实表明,她远远低估了印巴间深刻的敌对情绪。任何于对方有利的举动必定被视为对己方的威胁,携手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只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印度建国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烈反对美对巴军事援助,认为这将把冷战带到印度自己的边界。为抵制美印在中印边界战争后的接近,巴基斯坦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事实上,美国的两个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只是在中印关系恶化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期望的对共产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的遏制作用。

——摘编自常利锋《第二次印巴战争对印巴美三角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印巴构想”难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印巴构想”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肥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巡抚。到任之后,面对“台湾孤悬海外,屏障东南,久为外人所窥伺”的严重局面和民族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办防”“练兵”“清赋”“抚番”四大政策,在积极规划台湾开发的同时尤其重视处理民族关系。刘铭传认为“中华立国在民,爱民斯为邦本”,因此“民番皆朝廷赤子”,主张一视同仁、体恤当地民族,设立招垦局和番学堂,教番民耕种,学习汉族文化和礼仪制度。对负隅顽抗、反复叛乱的番人头目则派兵征剿。刘铭传抚台六年,功勋卓著,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赵松林《试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前衡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摘自李稻葵,金星晔,管汉晖(中国历史GDP核算及国际比较:文献综述)

结合上表反映的发展趋势,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并结合中外历史加以阐述。

3.单选题(共6题)

6.
《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
A.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
B.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
C.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
D.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
7.
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8.
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
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9.
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
A.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
B.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10.
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1.
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梁启超
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
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
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
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