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乡绅治理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基层自治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秦汉社会,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因此地方事务几乎由乡绅阶层负责。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致使乡村社会的治理并不依赖皇权!尤其是在秦汉大一统社会形态成型后,广阔的地域与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使“皇权不下县”的思想流传下来。……中国古代乡绅在才学和名望上都是乡村中的佼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文化思想一直为士子们所恪守。因而乡绅成为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作用。
材料 乡绅治理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基层自治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秦汉社会,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因此地方事务几乎由乡绅阶层负责。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致使乡村社会的治理并不依赖皇权!尤其是在秦汉大一统社会形态成型后,广阔的地域与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使“皇权不下县”的思想流传下来。……中国古代乡绅在才学和名望上都是乡村中的佼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文化思想一直为士子们所恪守。因而乡绅成为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
——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对此,日本也不得不承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中国一崩渍,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国外历史学家这种态度的原因。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对此,日本也不得不承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中国一崩渍,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摘自编《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 有些国外历史学家,或者由于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或者囿于“欧洲中心论”和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束缚,不能也不愿承认中国抗战的应有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陆学者只讲解放区的抗日战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否定多肯定少;台湾学者虽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不少研究,但诬蔑共产党游而不击。——摘编自赵文亮《20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国外历史学家这种态度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于十八世纪后半期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制造业报告》中。在该报告中,汉密尔顿阐述了美国政治独立后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和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限制重要原料出口,以免税等手段鼓励国内急需的原料进口,保证制造业投入的供应;限制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政府以贷款等方式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以补贴、退税等政策支持出口。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评价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材料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于十八世纪后半期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制造业报告》中。在该报告中,汉密尔顿阐述了美国政治独立后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和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限制重要原料出口,以免税等手段鼓励国内急需的原料进口,保证制造业投入的供应;限制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政府以贷款等方式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以补贴、退税等政策支持出口。
——摘编自戴军《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及其在美国的实践》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汉密尔顿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评价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早在18世纪末在大西洋沿岸建成了纽约等主要城市。19世纪初,又先后建成了芝加哥等一批中部城市。19世纪中期以后,又在工矿业区、交通枢纽及太平洋沿岸建成了旧金山等一批重要城市。1840年以前的美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东北部及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增长;1840年以后的10年中,中部地区的都市化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平洋沿岸从1850年至1860年,该地区城市化增长率陡增12%。这大致体现出了美国城市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
材料一 美国早在18世纪末在大西洋沿岸建成了纽约等主要城市。19世纪初,又先后建成了芝加哥等一批中部城市。19世纪中期以后,又在工矿业区、交通枢纽及太平洋沿岸建成了旧金山等一批重要城市。1840年以前的美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东北部及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增长;1840年以后的10年中,中部地区的都市化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平洋沿岸从1850年至1860年,该地区城市化增长率陡增12%。这大致体现出了美国城市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程。
——摘编自于云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
材料二 据统计,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6.0%,而长江下游区为10.6%;岭南区为8.7%;东南沿海区为6.4%。与东部沿海对照,内地城市发展停滞,如西安自近代开端至1920年,人口由上百万降至20万。东部沿海城市化进程是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近代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调整政策,为城市化的到来营造了必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据陶炎武著《试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出现历史性转折的因素。
3.单选题- (共9题)
6.
民主使人变成“政治的动物”,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敬畏一个无罪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死亡,后人将难辞其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以此迅速进入圣灵的位置”。由此可知,苏格拉底之死
A.是多数人的暴政造成 |
B.是公民高素养的特殊体现 |
C.使人文精神得到传播 |
D.体现了法律尊严不可亵渎 |
7.
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
A.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 |
B.体现国民党方针的变化 |
C.说明国内和平得到保证 |
D.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 |
9.
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
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
C.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
D.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
10.
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
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 |
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
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 |
11.
据《申报》载: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不到一个月“聚本银三十万光景”。开平矿务局100两的股票在上海价格竞涨到150两左右。电报局的股票在上海面额100两的股票上升到115两。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 |
B.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 |
C.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官府认可 |
D.新闻报刊可作为史料研究依据 |
12.
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
A.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 |
B.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 |
D.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 |
13.
1920年,有人撰文批评“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等救国主张,认为“中国人民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后组织经营实业不可”。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益显著 |
B.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
C.无产阶级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