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材料:雍正时期,政府推行“耗羡归公”改革,原来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部分杂派形式的耗羡银成为了由中央控制的正项财政收入。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徭役一律折银征收。田赋折征将税粮改折白银,官定的折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明初,部分州县官田与民田的税率相差悬殊,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改革实现了徭役上的均平,实现了所有徭役折银后的役银全部照田征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
——摘编自马海涛等《“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山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
材料 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山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族,蒙古国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律历、地理术数及释老、医1、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他辅弼成吉思汗父子期间,在政治上设立州郡长官,实行军民分治,使军政相互牵制,防止独断专行;经济上反对改汉地为牧场,保护农业,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建立赋税制度,设置十路征收课税所;文化上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蒙古人南下杀戮残酷,他说以军国厉害,表陈大义,请止杀戮,保护了中原人口。后失去乃马真皇后的笼信,直至病死。后有人诬他在相位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麻里札前去查验'仅得阮琴十余、古今字画、金石、遗文千卷。元代至顺元年追封其为广宁王,谥文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施政的历史意义。
材料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族,蒙古国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律历、地理术数及释老、医1、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他辅弼成吉思汗父子期间,在政治上设立州郡长官,实行军民分治,使军政相互牵制,防止独断专行;经济上反对改汉地为牧场,保护农业,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建立赋税制度,设置十路征收课税所;文化上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蒙古人南下杀戮残酷,他说以军国厉害,表陈大义,请止杀戮,保护了中原人口。后失去乃马真皇后的笼信,直至病死。后有人诬他在相位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麻里札前去查验'仅得阮琴十余、古今字画、金石、遗文千卷。元代至顺元年追封其为广宁王,谥文正。
——摘自许嘉璐主编《全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指出耶律楚材作为著名政治家所具有的素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施政的历史意义。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3.单选题- (共7题)
6.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
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
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
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
7.
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据此表可知
年份 | 世界贸易总额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50 | 145 | 33.8 | 15 | 21 | 12.8 |
1870 | 374 | 91.8 | 45 | 42 | 34 |
据此表可知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
B.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
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
D.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
8.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
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 |
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
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 |
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 |
9.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
A.经济发展水平高 |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
10.
1901年,张之洞在《致刘坤一等》的函札中写道:“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此言论反映出张之洞
A.认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 |
B.主张中体西用维护统治 |
C.力图扩大洋务运动成果 |
D.成为清末新政核心人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