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11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全国铁路缺干少支,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1996年,京九铁路修建,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1950年,接收天主教会在华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取缔天主教会在华的一切特权。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其中燕京、金陵等11所改为公办学校;沪江、东吴等9所学校改为人民自办的私立学校,政府予以补助。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些高校陆续聘请苏联专家学者。国家有组织地翻译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仅高校翻译出版的教材就有1391种。从1950年开始,我国高校同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互换留学生,1951年8月第一批派375人到苏联留学。1952年,高等工科院校从31所增加到47所,工科招生量增加11倍。高等院校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摘编自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试教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璟,字广平,唐朝开元名相、杰出的政治家。中宗时期,外戚卖官鬻爵,出现了大量的“斜封官”。宋璟力谏睿宗黜退斜封官(注:未经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睿宗接纳其建议,一次黜退斜封官数千人,规定以后文官选举必经吏部,武官选举必经兵部。玄宗时期,各州郡、边镇的文武长官每年需进京述职,为了在考核时获得晋升机会,向实权官吏行贿的现象极为普遍。宋璟于是面奏玄宗同意,“一切勒还,绝其侥幸之路”。宋璟坚持从京城选拔有才干的人去地方担任都督、刺史,同时从地方选取都督、刺史中政绩突出者到京城做官。开元二十年(732)朝中发生了赵含章向官员行贿的大案,唐玄宗派人调查,结果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接受了安西都护府赵含章的贿赂,唯独宋璟没有接受。即使宋璟告老还乡后,玄宗仍称之“国之元老”。

——据雷宏谦《宋璟廉政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璟被唐玄宗称为“国之元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璟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贡献。

3.单选题(共8题)

6.
雅典法律规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妆不得超过五十德拉克玛的价值,最富裕阶层也不得超过这个数目的两倍,如果超过标准,超过的部分应奉献给赫拉和宙斯。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B.公民的等级差异演化
C.巧立名目掠夺财富
D.俭朴的社会风尚形成
7.
下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8.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问题与主义之争最为突出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9.
1940年,中共提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1/3。”这一政策在当时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瓦解了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D.扩大了敌后抗日政权的基础
10.
宋朝嘉褡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
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
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
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11.
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12.
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
投资金额
施工项目
积累率
1960年
384亿元
8.2万个
39.6%
1962年
56亿元
2.5万个
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
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
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13.
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
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
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