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19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是我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恍然如入汴京。”在当时北宋的都城,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热闹非常。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胜的科学技术著作。
材料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发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与右图有关的小说影响深远。

(1)材料一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科学技术”著作有哪些?请说出其中任意一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小说影响深远,请举出与之历史地位相当的三部小说。
(4)综上所述,分析科技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唐都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1)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派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谁?
(4)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一一吴晗《朱元璋传》
材料三:

(1)分别对比图2与图1,图3与图2,指出古代中央机构出现的变化。
(2)据材料二,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这一机构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选择题(共19题)

4.
某同学正在阅读《两宋绝妙好词》,在此书中,他不可能看到的人物是:(   )
A.B.C.
D.
5.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福员之广,咸不逮元(都比不上元朝)。”元朝为巩固极为辽阔的国家的统一,在地方实行了:(    )
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内阁制度D.行省制度
6.
***诗词《沁园春·雪》中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帝王,下列史实符合“宋祖”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建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
C.“陈桥兵变,黄袍加身”D.重视教育改革,设立国子学
7.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载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见宋太担设置通判的目的是(  )
A.负责地方税收B.负责地方司法
C.分地方兵权D.分地方知州的权利
8.
有一位英雄与“精忠报国”、“还我河山”、“郾城大捷”有关,该英雄是
A.文天祥
B.岳飞
C.郑成功
D.渥巴锡
9.
宋代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宋代:(   )
A.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B.政治重心转移到东南
C.南方是粮食的主要产地D.南方的资源丰富超过北方
10.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的发明D.火药的使用
11.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2.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儒”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13.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B.融合多种戏剧的优点
C.以打击乐为主要乐器D.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
A.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B.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C.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D.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
15.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④处建立的分别是:(   )
A.隋朝、唐朝B.隋朝、明朝C.隋朝、宋朝D.宋朝、明朝
16.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秦始皇D.汉武帝
17.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是指(  )
A.北方遭到匈奴侵扰B.辽占幽云十六州
C.东南沿海倭患严重D.藩镇割据威胁统一
18.
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
A.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军纪严
C.严禁掠夺
D.不许妄杀百姓
19.
1553年,在我国澳门攫取居住权的国家是:(   )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
20.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涉及的内容有:(   )
A.经济政策B.时事评论C.诗词歌赋D.“四书”“五经”
21.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
22.函数f(x)= {#mathml#}x1x2{#/mathml#} 的定义域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