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材料
| 经济领域 | 政治领域 | 思想文化领域 |
19世纪 | 欧洲: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873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 欧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 中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 欧洲: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l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穆勒发表《论自由》。 中国: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晚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概括绅商阶层的显著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下表提供了张謇等绅商创办、投资的企业情况(1913年以前)。姓名 | 身份 | 创办投资企业数 | 资本额(千元) |
张謇 | 状元、翰林院修撰 | 27 | 7087.7 |
严厚信 | 贡生、道员 | 14 | 8064 |
沈云沛 | 进士、翰林院修撰 | 13 | 4118 |
许鼎霖 | 观察、二品顶戴候选道 | 10 | 5547 |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三 执掌上海总商会的绅商头面人物和绅商领导体制下的上海商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其介于官、商之间的特殊社会身份,为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从解决历史进程中的突出社会矛盾来说,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徐鼎新《上海总商会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晚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概括绅商阶层的显著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军初入关,连年战乱留下滿目疮痍,地荒人亡,赋税无征。顺治三年(1646年),摄政王多尔襄渝户部曰:“国计民生首重财赋,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清前期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承继了明代的“一条鞭法”。朝延几度刊行修订《赋役全书》,明确章法条令,采取有效办法催促课税,制止乱行摊派。建立了一套张榜公布税收标准、百姓纳粮自行概量、官更共同监督税银税粮入库和解送国库等措施。到雍正元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清军初入关,连年战乱留下滿目疮痍,地荒人亡,赋税无征。顺治三年(1646年),摄政王多尔襄渝户部曰:“国计民生首重财赋,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清前期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承继了明代的“一条鞭法”。朝延几度刊行修订《赋役全书》,明确章法条令,采取有效办法催促课税,制止乱行摊派。建立了一套张榜公布税收标准、百姓纳粮自行概量、官更共同监督税银税粮入库和解送国库等措施。到雍正元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盟国体制的建构是二十世纪世界大事,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势的大事。……中国的政治面貌、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因为中美结盟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成为到世界四强,进而从国际边缘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成为联合国创始发起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不仅扔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开始参与战后秩序的安排,开始将中国智慧奉献给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改变和提升。
——马勇:《寻找盟友——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美结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美关系的期待。
材料中美盟国体制的建构是二十世纪世界大事,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势的大事。……中国的政治面貌、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因为中美结盟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成为到世界四强,进而从国际边缘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成为联合国创始发起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不仅扔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开始参与战后秩序的安排,开始将中国智慧奉献给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改变和提升。
——马勇:《寻找盟友——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美结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美关系的期待。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刷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张赛的主要经济、社会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分评价张謇的上述经济、社会实践。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刷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张赛的主要经济、社会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分评价张謇的上述经济、社会实践。
3.单选题- (共26题)
6.
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中体现了
A.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
B.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
D.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
7.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
8.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了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9.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10.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
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
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
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
11.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A. 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 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 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A. 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 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 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2.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
13.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14.
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 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 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15.
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相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16.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
17.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
C.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
18.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
19.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
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
D.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
20.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1.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
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
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
22.
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A. 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
D. 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A. 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
D. 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23.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
C.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
24.
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黄彬 |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
朱纯祖 |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
姚光第 |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
25.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
26.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27.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
B.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
28.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29.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30.
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
D.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