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全册综合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17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5

1.列举题(共2题)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请写出建立下列王朝的民族。
(1)辽:________。
(2)西夏:________。
(3)元朝:________。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________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北京的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综合题(共3题)

3.
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安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晚期,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沙俄向这一带扩张势力,土尔扈特部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历经艰辛,终于重返祖国……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提一个建议。
4.
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班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学篇)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1)唐朝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位诗人是谁?
(2)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哪一部?
(制度篇)
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3)材料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政治制度?
(科技篇)
培根说:“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4)材料中的“学术上”指宋朝的哪一发明?这“三种发明”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________时,创立进士科,一般说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②________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说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3.判断题(共1题)

6.
不同的对外政策给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754年,玄奘第6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改正:__________。
(2)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黑海沿岸。
改正:___________。
(3)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胜利的著名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改正:____________。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改正:_____________。

4.选择题(共8题)

7.
北京——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曾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下列朝代以北京作为首都的一组是
A.元朝、明朝、清朝
B.唐朝、宋朝、明朝
C.宋朝、元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
8.
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生活方式中,当时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
①在大型的娱乐场所瓦子中观看演出
②阅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欧洲
③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导航
④在居民区内就可以购买所需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9.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下列英雄人物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0.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B.分散军权C.重文轻武D.守内虚外
11.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2.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拟创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3.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李自成受到百姓如此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C.向贫苦民众发放钱财
D.作战勇敢,足智多谋
14.
如果想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下列哪些连环画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填空题(共1题)

15.
我国古代历朝政府采取各种举措加强中央集权。
(1)宋朝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__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明朝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清朝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__,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2道)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