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歌舞升平的大唐“治世”,前后对照,真是朋相迥异!400年的战乱使中华民族受到空前的大分裂。但是,在这历史浊流的冲击下,她始终未散,依然整体,并且坚强地度过了战乱的黑暗,迎来了“治世”的曙光,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表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此后,中华民族“始终未散,依然整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句,解释材料三中“唐朝后半期”“统一政权之性质”这一概念。
(3)根据材料三中杉山正明的观点,你认为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广义的中国史”还应涵盖哪些民族政权?
(4)结合所学指出,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两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材料一 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歌舞升平的大唐“治世”,前后对照,真是朋相迥异!400年的战乱使中华民族受到空前的大分裂。但是,在这历史浊流的冲击下,她始终未散,依然整体,并且坚强地度过了战乱的黑暗,迎来了“治世”的曙光,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表现。
——吴枫、常万生《治世沧桑》
材料二 唐朝拥有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事不断发生,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有所恢复。——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在统一政权之性质日衰的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中,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中国”逐渐变小了。当然,我认为“广义的中国史”是涵盖了契丹帝国、女真帝国和西夏国等国而展开的。但是即便如此国家或政权都是小型的,充其量也仅达到中型规模。——(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此后,中华民族“始终未散,依然整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句,解释材料三中“唐朝后半期”“统一政权之性质”这一概念。
(3)根据材料三中杉山正明的观点,你认为唐朝后半期以后的年代“广义的中国史”还应涵盖哪些民族政权?
(4)结合所学指出,从“那个乱到不能再乱的时代”到两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侍御史马周说:“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为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增加和加速人口的再生产,唐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唐前期人口进入持续、稳定、高度发展的时期。人口发展情况如下表
(1)据材料一,写出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的人口数。并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人口增长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初垦田状况。并分析北宋时期人口与垦田数的关系。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唐、宋初期人口稀少的相同原因。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唐前期和北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侍御史马周说:“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为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增加和加速人口的再生产,唐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唐前期人口进入持续、稳定、高度发展的时期。人口发展情况如下表
年份(年) | 户数(百万户) | 人口数(百万人) | 来源 |
639 | 3 | 13 | 《旧唐书·地理志》 |
650 | 3 | — | 《通典卷7食货典》 |
705 | 6 | 37 | 《资治通鉴卷》 |
726 | 7 | 41 | 《旧唐书·玄宗记》 |
——宁可《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
材料二 宋初接唐末五代残破之余,局面依然是地旷人稀、亟待开发的。此后的百多年间,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宋代(部分)田状况,以及同时期的户口增长的状况。年份(年) | 户数(百万户) | 垦田数(百万亩) | 来源 |
976 | 3 | 295 | 宋代国家版籍 |
997 | 4 | 312 | |
1021 | 8 | 524 |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请回答:(1)据材料一,写出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的人口数。并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人口增长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初垦田状况。并分析北宋时期人口与垦田数的关系。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唐、宋初期人口稀少的相同原因。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唐前期和北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忽必烈完成了5世纪拓拔氏和12世纪女真人的未竞事业。他实现了在草原上漫游的牧民们抱有的朦胧梦想,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文明程度高、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中国的主人。忽必烈用武力征服了中国,中国的文明也征服了他。
(1)据材料一,指出“未竞事业”“朦胧梦想”的含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的文明也征服了他”的结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元朝的哪一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写出元朝实行“有限度”融合的目的的。
(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忽必烈完成了5世纪拓拔氏和12世纪女真人的未竞事业。他实现了在草原上漫游的牧民们抱有的朦胧梦想,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文明程度高、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中国的主人。忽必烈用武力征服了中国,中国的文明也征服了他。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材料二 在元朝统治下,不仅中原居民、北方居民得以进一步融合,而且西北、西南的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关系也得以进一步密切。……在元代的最高统治者看来,这种融合也是要有限度的,他们不可能完全被其他民族融合、同化。这是他们所不允许的。例如他们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梅朝荣《超级帝国:破解中国最强悍王朝的密码》
材料三 大一统局面下的商业贸易和城市经济都有很大发展。海外贸易继承了宋朝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国内市场,也给元朝政府带来了巨额收入。首都大都既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陈高华《陈高华说元朝》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未竞事业”“朦胧梦想”的含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的文明也征服了他”的结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元朝的哪一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写出元朝实行“有限度”融合的目的的。
(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选择题- (共10题)
5.
金太祖说:“辽以镔铁为国号,象征辽国坚硬如铁。铁虽坚硬,最终难免朽烂。唯有金不变不坏。”于是立国号为金。该史料反映了
①契丹政权国号的起源
②辽国灭亡的原因
③女真政权国号的起源
④金王朝的建立者
①契丹政权国号的起源
②辽国灭亡的原因
③女真政权国号的起源
④金王朝的建立者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6.
女真族在进攻中原的战争中,把重装的骑兵做为军队的核心。主将兀术乘骑甲马,亲统四千牙兵,皆重铠全装,人披铠,马披具装,号为“铁浮图”。与其对决的军事将领是
A.石守信 |
B.寇准 |
C.岳飞 |
D.忽必烈 |
7.
以下是宋代户口表,宋代户数在1160年呈断崖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 976 | 997 | 1021 | 1063 | 1083 | 1099 | 1110 | 1160 | 1166 | 1223 |
户(百万) | 3 | 4 | 8 | 12 | 17 | 19 | 20 | 11 | 12 | 12 |
A.宋初社会较为安定 |
B.抗金名将惨遭迫害 |
C.女真占领北方国土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9.
《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一文指出:元朝巩固统一的政策着重因俗而治、多制并举以及对不同的族群给予差别待遇。“因俗而治”是指
A.建立政权 |
B.整顿吏治 |
C.广开言路 |
D.推行汉法 |
13.
宋朝制度,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宋朝皇帝不重视军队建设 |
B.杜绝了武将跋扈的情况发生 |
C.宋朝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
D.导致军队战斗力积弱的局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