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2题)
1.
20世纪的开端对于现代世界的形成,20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然而对于20世纪的开端,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另一种观点认为,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真正的开始。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
东周列国之战
材料一: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渡过)。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同“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大腿),门官歼焉(护卫官被杀)。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后代),不鼓不成列。”
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社会的认识。
材料一: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渡过)。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同“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大腿),门官歼焉(护卫官被杀)。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后代),不鼓不成列。”
——《左传》所记春秋早期宋楚泓之战
材料二: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割)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堙其沟池,攘夺其牲牷,燔溃(焚烧)其祖庙,刭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墨子·非攻下》(注:墨子,春秋末战国初期人)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社会的认识。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3.
中世纪西欧
材料一:中世纪年表

材料二: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材料三:简而言之,西欧改变了世界,并将它带入我们身处其中的全球化文明;……要了解它,我们必须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
(1)请为年表中的“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中世纪晚期”分别补充两个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史实。
(2)请为材料三“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做出注释。
材料一:中世纪年表

材料二: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材料三:简而言之,西欧改变了世界,并将它带入我们身处其中的全球化文明;……要了解它,我们必须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
——以上材料均选自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问题:(1)请为年表中的“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中世纪晚期”分别补充两个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史实。
(2)请为材料三“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做出注释。
4.
上海港口贸易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1)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这些变化对上海发展有何影响?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 1843—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总输入 | 2522 | 5195 | 3889 | 4312 | 2533 | 4413 | 3909 |
棉制品 | 1671 | 4255 | 3080 | 3311 | 1836 | 3052 | 2618 |
毛织物 | 557 | 804 | 623 | 782 | 327 | 809 | 501 |
砂糖 | 2 | | | 43 | 170 | 82 | 147 |
杂物 | 292 | 136 | 186 | 176 | 200 | 470 | 643 |
总输出 | 2360 | 6046 | 6492 | 6726 | 5081 | 6514 | 8021 |
茶 | 322 | 2221 | 2027 | 1834 | 1654 | 2019 | 2427 |
生丝 | 2003 | 3806 | 4430 | 4819 | 3331 | 4417 | 5529 |
杂货 | 35 | 19 | 35 | 73 | 96 | 78 | 65 |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问题:(1)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这些变化对上海发展有何影响?
5.
康有为政论
材料一: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二: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
(1)依据材料,概述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论点。
(2)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你如何评价康有为的上述政论?
材料一: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二: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夫地方自治,即古者之封建也。但古者乱世,封建其一人,则有世及自私争战之患,此所以不可行也;今者升平,封建其众人,听民自治,听众公议,人人自谋其公益,则地利大辟,人工大进,风俗美而才智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康有为《公民自治篇》
问题:(1)依据材料,概述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论点。
(2)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你如何评价康有为的上述政论?
3.单选题- (共23题)
6.
某考古队在雅典公民大会遗址处发掘出如下图所示文物,文物上刻有某些人的名字。对这些文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它可作为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证据 | B.这些文物全部出自于梭伦改革时期 |
C.陶片上有名字的人都要被放逐国外 | D.陶片上刻的不可能是执政官的名字 |
7.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
B.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
C.它是由平民起草制定的法律 |
D.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
9.
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不合乎美国历史的有
A. 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 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 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 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A. 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 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 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 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10.
以下图片是20世纪初期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根据所学,请你判断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筑最早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 |
11.
下列是各国在华商船航行吨位表(单位:千吨)

下述根据数据变化反映甲午中日战争后情况的结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下述根据数据变化反映甲午中日战争后情况的结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商船在与帝国主义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
B.英国商船在对华航运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
C.战后美、日、德向老牌英帝国发起严重挑战 |
D.战后美、日、德在华商船航运势力迅速扩大 |
13.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
B.经济特区的设立 |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
15.
下列哪一项与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最为贴切?


A.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走上正轨 |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变化 |
C.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
D.多极化趋势形成,中美日是重要组成部分 |
16.
英国17-18世纪的圈地运动在剥夺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化,圈地运动的实质是
A.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
B.促使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结合 |
C.促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
D.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料和市场 |
17.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保护了农民利益
②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改变了经营方式
④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①保护了农民利益
②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改变了经营方式
④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
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 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 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A.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 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 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20.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情形发生在
A.罗马帝国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21.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出现这种情况的社会背景是
A.同文馆的创办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 |
B.新学体制与传统教育制度相抵触 |
C.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
D.封建传统势力和思想观念的阻扰 |
22.
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
B.国民革命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23.
梁启超对“史学革命”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A.批判旧史学,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
B.强调借用西方学说探讨社会进化之理论 |
C.提出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
D.强调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历史 |
2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
26.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27.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
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 |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
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
28.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攀。”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