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国家百年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终于完工。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井信中指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淳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有铁路則运兵神逑,畛域(地域界限)无分,粮饷煤槭,不虑缺乏。
﹣﹣摘编自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等
材料二 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
一五时期 | 西部地区首次开通成都至重庆、宝鸡至成都等铁路。 |
1994年 | 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铁路。 |
2006年 |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
2008年 | 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辰史》
材料三 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他们不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也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
﹣﹣据纪录片《中国高铁》解说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概括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哪些因素推动了铁路的发展?
美日隔洋相望,美国因素对日本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佩里舰队叩关被形象地称为“黑船事件”。…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了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日本来说既是噩梦的开始,更是表弱到极点后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欧洲战争结柬后,美国立即调整其太平洋政策,以遏制日本咄咄通人的扩张势头。…华盛頓会议对一战后美日双方的海权竞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军部认为华盛顿会议的决定对日本的安全与在大陆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对美国的极端仇视。日本代表就华盛顿条约对日本的压制耿耿于怀,甚至公开宣称“对美国的战争始于今日,日本一定要对此进行报复”。这表明华盛頓会议埋下了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的种子。
﹣﹣胡德坤、刘潇湘《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逕与太平洋战争的娜发》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对日经济政策(部分)
时间 | 措施 |
1945年8﹣11月 | 制定战后日本对美赔偿计划 |
1949年 | 美国宣布停止日本实施赔偿计划 |
1950﹣1953年 |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日本军需订货,日本获得24亿美元外汇收入 |
1950﹣1971年 | 保持360日元兑换1美元,帮助日本产品出口 |
﹣﹣据[美]詹姆斯•麦克莱思《日本史》等整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黑船事件”在日本引发了什么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会议埋下了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的种子”的依据。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日之间的争夺在二战期间有什么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政策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美日关系的演变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选择题- (共22题)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指南针 | D.黑火药 |
A.纸币成为主要货币 | B.四川最早发明纸币 |
C.多种货币并行使用 | D.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
朝代 | 秦 | 唐 | 两宋 | 明 | 清 |
丞相人数 | 6位 | 182位 | 121位 | 4位 | 0位 |
A.丞相制度历代沿袭 | B.科举制度日趋完善 |
C.重文政策渐趋凸显 |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A.转战陕北 | B.千里跃进大别山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的发动 |
A.《南京条约》签订 | B.洋务运动的兴起 |
C.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A.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
C.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 D.湖南女子教育领先全国 |
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迅速爆发 |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
B.起到了扭转抗战战局的作用 |
C.有利于增强人民民族认同感 |
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即将到来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B.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D.反对内战,要求和平 |
A.农民可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
B.机械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
C.农民可自由支配所有劳动成果 |
D.分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益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A.民主政治发达 | B.种姓制度流行 |
C.文化异常繁荣 | D.庄园经济兴盛 |
品种 | 传入中国时期 |
玉米 |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推广全国 |
花生 |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
烟草 |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
番薯 |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三角贸易 | D.工业革命 |
A.颁布《权利法案》 | B.确立共和体制 |
C.处死查理一世 | D.废除君主制度 |
A.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创制 | B.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A.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B.交战国经济尚未恢复 |
C.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 D.英国仍是“世界工厂” |
A.加强政府干预经济 | B.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
C.仓促盲目效果甚微 | D.基于现实灵活应变 |

A.欧盟 | B.世界贸易组织 |
C.联合国 | D.亚太经合组织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