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材料二 宋太祖还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满足用文官取代武将当地方官的需要。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内,科举考试登第的有近万人。
(2)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又是如何做的?
(3)依据材料一分析,为何宋代“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而唐代则不然?
(4)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注重发展什么事业?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材料二 宋太祖还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满足用文官取代武将当地方官的需要。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内,科举考试登第的有近万人。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1)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宋太祖为解决“武将专权”之弊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来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国策?(2)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又是如何做的?
(3)依据材料一分析,为何宋代“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而唐代则不然?
(4)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注重发展什么事业?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
(1)“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
(2)如何看待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
(1)“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
(2)如何看待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大统一,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材料二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2)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什么?
(3)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材料一 元朝的大统一,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材料二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材料三 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元朝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2)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什么?
(3)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2.选择题- (共12题)
9.
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它最早出现于
A.北宋四川地区 |
B.南宋四川地区 |
C.北宋东京城内 |
D.南宋临安城内 |
12.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
B.西域都护 |
C.行省 |
D.宣政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