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职能涉及行政管理)宜得人两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宋朝“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责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因素。
②材料三中元朝统治者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除此之外,元朝海外贸易兴盛还有哪些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我国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材料二: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职能涉及行政管理)宜得人两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科三:诏行中书省唆都.浦寿庚等曰:“诸藩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史·世祖记》
(1)依据材料一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加强对澎湖岛和琉球等地区的管辅,首次在这里设置了 (机构),清朝雍正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 ,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材料中两幅地图说明了我国古代的一个共同特点,即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宋朝“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责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因素。
②材料三中元朝统治者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除此之外,元朝海外贸易兴盛还有哪些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我国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在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中期,各种中西思想相互碰撞和砥砺,各派思想现点尽情表达和切磋,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除新文化运动外,“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还有什么表现?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我国如何提升文化自信谈谈你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在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中期,各种中西思想相互碰撞和砥砺,各派思想现点尽情表达和切磋,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图A人物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除新文化运动外,“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还有什么表现?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我国如何提升文化自信谈谈你的建议。
3.
某校九年级学生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战争的疑感)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1914年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在热的态度欢迎它纳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随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
(战争的延续)
材料二: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一都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新轮的战争,我们要打得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战争的雾霾)
材料三:《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报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这一场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战争后的和平)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战争的疑感)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1914年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在热的态度欢迎它纳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随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战争的延续)
材料二: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一都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新轮的战争,我们要打得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老兵对于新一轮战争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这两种态度的成因。(战争的雾霾)
材料三:《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报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这一场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另一场战争”开始的原因,并指出美苏的对抗对战后和平的影响。(战争后的和平)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选择题- (共6题)
4.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史实 | 推论 |
A |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B | 火药火器的传播 | 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
C | 司马迁著《史记》 | 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编写体例 |
D |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
A.A |
B.B |
C.C |
D.D |
5.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 |
B.公车上书在这里进行,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C.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
D.这里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
6.
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①只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袁世凯政府没有收回主权
④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只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袁世凯政府没有收回主权
④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7.
下图为1920年上海《申报》上发表的漫画,名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用中四个农家装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颗写着“军阀”二字的老枯树。该图反映了当时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
B.北洋军阀破坏报社言论自由 |
C.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
D.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观念解放 |
8.
在17世纪早期,中国茶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 |
B.东西方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
C.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
D.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