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材料三:清朝顺治和康熙皇帝分别赐予达赖、班禅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忙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是什么态度?在西藏问题上他有什么重大举措?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西藏是何时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3)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谁?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材料二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3)两宋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进行管理?
(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皇帝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4)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派人下西洋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永乐三年”中国皇帝是谁?郑和“七奉使”于海外,其船队最远到达何处?
(6)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7)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6题)
A.隋一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
B.隋一辽宋夏金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
C.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元一明一清 |
D.隋一一唐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明一元一清 |
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