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3)两宋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进行管理?
(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皇帝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4)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派人下西洋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永乐三年”中国皇帝是谁?郑和“七奉使”于海外,其船队最远到达何处?
(6)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7)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