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1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为此付出过努力。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材料四: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西藏地区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2)材料二中台湾当时被哪个殖民国家侵占?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该地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该措施的实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B地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史》记载:(科举考试)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材料四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1)结合材料一、二,中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危害。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郑和此举有何意义?
(4)明朝中后期,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试举一例说明。

2.选择题(共27题)

3.
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金、元
B.辽、清
C.元、清
D.辽、元
4.
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苏州B.广州C.景德镇D.杭州
5.
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D.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
6.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一本作品是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A.《大唐西域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7.
《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司马光
C.曹雪芹
D.汤显祖
8.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对于清朝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条约主要解决了
A.中俄两国停战问题
B.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D.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9.
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岳飞
D.成吉思汗
10.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的作者
A.徐光启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徐霞客
11.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击倭寇
12.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3.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农民无法生活
C.赋税徭役尤其沉重
D.刑法尤其残酷
14.
“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1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隋朝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
明朝修筑皇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明朝修筑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版图
 
A.AB.BC.CD.D
16.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18.
下边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9.
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 加强了经济交流
B. 发展了航海技术
C. 树立了明朝国威
D. 促进了政治交往
20.
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  )
A.秦长城B.汉长城C.唐长城D.明长城
21.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B.未央宫C.紫禁城D.大明宫
22.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23.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B.雍正帝
C.乾隆帝D.道光帝
25.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放宽包括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这些举措有利于(    )
26.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27.用最小的三位数去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    )。
28.
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29.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