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材料三中罢丞相的是哪位皇帝?他在中央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出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材料三中罢丞相的是哪位皇帝?他在中央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的作用是什么?
2.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1)两个对外交往的人物:图1: ,图2: 。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图3)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3)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刚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5)材料四表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6)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1)两个对外交往的人物:图1: ,图2: 。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图3)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人民网
(2)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3)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刚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和船队下西洋的目的及郑和最远到达的地区。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5)材料四表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6)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3.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图是唐朝推广的一种生产工具叫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原有的农业产业,是以“六谷”:稷、麦、菽(豆)稻、粟、麻为主体的,而明代之后,易种而又高产的“五大农作物”被引进并迅速推广于中华大地,一举改变了中华农业产业的基本生态景观,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结构。
材料四 这是一部明代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米,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5)这部“农业百科全书”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材料五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6)依据材料五,概括清朝的农业政策,清雍正帝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图是唐朝推广的一种生产工具叫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原有的农业产业,是以“六谷”:稷、麦、菽(豆)稻、粟、麻为主体的,而明代之后,易种而又高产的“五大农作物”被引进并迅速推广于中华大地,一举改变了中华农业产业的基本生态景观,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结构。
——《“五大农作物”的引种与推广》
(4)依据材料三猜测明朝从南美洲引进了哪些农作物新品种?材料四 这是一部明代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米,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5)这部“农业百科全书”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材料五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6)依据材料五,概括清朝的农业政策,清雍正帝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9题)
6.
成吉思汗以征服武功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文治”是( )
A.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 B.广开言路,注重农桑 |
C.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 D.进攻南宋,统一全国 |
9.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
B.李清照 |
C.岳飞 |
D.辛弃疾 |
11.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 CH2=CH2,CH2=CH2+Br2→BrCH2CH2Br.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2.
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名著是
A.《西游记》 |
B.《三国演义》 |
C.《牡丹亭》 |
D.《水浒传》 |
14.
李明同学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的主题,归纳了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阻碍了学术进步
②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③都加强了专制皇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①都阻碍了学术进步
②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③都加强了专制皇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④② | C.④②③① | D.①③②④ |
17.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18.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成吉思汗 |
B.忽必烈 |
C.努尔哈赤 |
D.皇太极 |
19.
如图为宋应星编写的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20.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m,|BC|=3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21.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m,|BC|=3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