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精编测试题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90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3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即时弹劾,处以重型”。

——《明太祖实录》

清朝:(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非但四百六十人也。
材料三、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有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材料四、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1)材料一中的明朝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的叙述,朱元璋等明朝皇帝是采取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的?
(3)材料一中的清朝的军机大臣在什么机构中工作?这个机构是在哪一个皇帝时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4)材料二材料三所述的内容与明朝提倡什么政策有关?其命题与答题分别有什么要求?为什么材料中说“八股之害”比秦朝时期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
(5)材料四与清朝的什么政策有关?乾隆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政策如何理解?如何评价这些政策?
2.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去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读材料 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的在位皇帝是谁?并说明其起止时间。
(2)据材料一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根本原因、目的。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次航海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3.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有哪些?
(4)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4.
中国历史上是有哪些少数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
A.蒙古族、满洲族
B.藏族、党项族
C.契丹族、羝族
D.壮族、回族
5.
受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影响。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长城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要考考他“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它的起止点是哪里?你知道吗?”
A.秦朝;东起辽东,西到临兆
B.汉朝;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C.明朝;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D.清朝;东起雁门关,西到平型关
6.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就要去看看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而这部科技巨著就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7.
某剧组拍摄电视剧《乾隆皇帝》,不能出现的场景是
A.颁布“禁海令”
B.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C.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70大寿
D.撒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8.
下列哪部古典小说搭配是正确的。
A.《红楼梦》——杜丽娘、柳梦梅
B.《水浒传》——诸葛亮、周瑜
C.《三国演义》——宋江、武松
D.《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
9.
清朝前期入关统治中原的皇帝有
①皇太极
②顺治帝
③康熙帝
④雍正帝
⑤乾隆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
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现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哪个皇帝实行的?
A.唐朝、唐太宗
B.明朝、明太祖
C.明朝、明成祖
D.清朝、康熙帝
11.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少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郑和下西洋目的是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D.郑和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12.
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空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你知道明朝清朝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13.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前句诗和后句诗主要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与文天祥
B.戚继光与郑成功
C.郑和与明成祖
D.李自成与吴三桂
14.
下列选项标志着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的是
A.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C.1727年,清朝雍正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D.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第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制和法规。
15.
下列有哪些农作物是明朝时期从哪里引入的?
①玉米
②占城稻
③甘薯
④马铃薯
⑤花生和向日葵
A.非洲、①②③④
B.欧洲、②③④⑤
C.大洋洲、①②④⑤
D.南美洲、①③④⑤
16.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去进京赶考科举,他要复习的书必须是
A.唐诗与宋词
B.《天工开物》与《农政全书》
C.《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D.“四书”“五经”与《四书集注》
17.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东厂
④设立“三司”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8.
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西方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