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嘉盛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99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材料一 

(1)图一、二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理?请列举清朝在该地区的管理措施。元朝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图三描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平定叛乱后,清朝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该地区?唐朝时先后设置的管辖该地区的机构是哪两个?元朝对该地区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3)材料二中的“久为贵国所踞”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如何评价他?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对该地区设立什么机构?
(4)列举清朝为了巩周东北边疆地区的安全所做出的重大斗争。
(5)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两位人物的主要事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说明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材料三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朝代?这次航行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什么?这次航行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推行该政策的经济根源?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5)请你为以上材料归纳一个主题。
(6)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谈谈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2.选择题(共23题)

3.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
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汤显祖
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4.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公里,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山海关,西至玉门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5.
中国诗词具有独特魅力,下列诗词反映的史实按发生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A.③②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6.
某同学对中国古代王朝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非常有兴趣。他根据老师课上提供的图片资源(下图)进一步拟定了课下的研究主题。其主题应该是
A.唐朝对吐蕃加强管理
B.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C.明朝设置奴尔干都司
D.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
7.
下图所展示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这种思想到后来演变成清朝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
A.盐铁官营
B.重农抑商
C.对外交流
D.闭关锁国
8.
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设台湾府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9.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如下图片,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是
A.对外联系与交往
B.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统一国家的巩固
D.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10.
祝勇在《故宫记》中说道:“所有的辉煌都来自宫殿,而宫殿阴影中军机处值房,只是一群官僚的临时栖身之所,一个存放牵线木偶的仓库。”这体现了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同
B.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思想控制的加强
11.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
②开始设立军机处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实行行省制度
②戚继光抗倭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裁撤中书省等,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15.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即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徽商和苏商
B.苏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浙商和徽商
16.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历朝重视发展农业,引进和大力推广新品种。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葡萄
③马铃薯
④甘薯
⑤石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7.
穿越时空隧道,你回到了明朝参加科举考试。下列做法不符合当时规定的是:
A.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B.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
C.用八股文的文体答卷
D.文章中自由发挥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18.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县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④
19.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20.
人们评论昆曲时认为,“乾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21.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22.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故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
 
A. A
B. B
C. C
D. D
23.
“明月有时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沿用廷杖制度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24.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25.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