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这样说过:“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2)材料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通过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从宋代到元朝我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政治统治)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投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职变化?材料二 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从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
(2)材料二 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3)上面两个朝代采取的措施尽管不同,但却取得了相同的作用。该作用是什么?
(国家巩固)
材料三如示意图:

(4)该示意图清晰地反映了清朝的疆域四至。请你根据提示,分别写出字母A、B处应填写的地区。
(5)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B处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这做法出现在哪个朝代?
(6)为加强对西南地区西藏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册封藏传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
B.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C.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 |
(7)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 明朝中期,一位深明大义的年轻将领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他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外,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其中的诗句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一中的“年轻将领”是谁?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什么?材料二 明朝后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1年,他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攻荷兰殖民者,力图收回台湾。1662年,荷兰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后来他的后代归顺清朝。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1684年清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三 清朝时期,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清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溃了俄军,收复了国土。
(3)材料三中组织雅克萨之战的清朝皇帝是谁?战后,中俄双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4)清朝统治者由于担心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2.选择题- (共8题)
A.![]() |
B.![]() |
C.![]() |
D.![]() |
A.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
B.岳家军作战勇敢 |
C.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
D.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
3.填空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