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4.
材料: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主席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5点主张: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第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元朝与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立了哪些管理机构?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元朝与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立了哪些管理机构?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据材料说说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2)据材料二写出宋朝统治者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它的远航带来哪些历史影响?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哪项对外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据材料说说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2)据材料二写出宋朝统治者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它的远航带来哪些历史影响?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哪项对外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1)图一人物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1)图一人物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3.选择题- (共9题)
9.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而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
B.阿骨打 |
C.阿保机 |
D.赵匡胤 |
10.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编者姓赵 |
B.宋代皇帝姓赵 |
C.赵姓起源很早 |
D.当时赵姓人口最多 |
11.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
13.
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八股取士、文字狱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焚书坑儒 |
D.闭关锁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