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十县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7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5%.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1)材料一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2)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说出辽和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材料三 如图一
(3)材料三中的宣政院负责管理元朝哪一地方的事务?
材料四 如图二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
(5)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1)宋代科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其发明者是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何时完成南移的?
材料二  “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2)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在我国什么地区出现?
(3)随着纸币的出现,宋代经济异常繁荣,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新变化,请举一例。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图中的人物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古老国家?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二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当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贵国”是哪个国家?郑成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选择题(共18题)

4.
根据如下图所示,指出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行省制度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5.
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材料,内容是: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6.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商行
C.工部
D.转运使
7.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
8.
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间混战不已,同时又受到金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使得蒙古草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忽必烈
D. 成吉思汗
9.
宋朝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B.派文臣做知州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0.
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于此地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澶渊之盟 D. 郾城大捷
11.我加20,和是60,我是{#blank#}1{#/blank#}。
12.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他们是清朝前期颇具规模的
A.农场主
B.手工业工场主
C.商帮
D.商户
13.
京剧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被称为‘国粹”。该剧种在道光年间被称为
A.昆曲
B.秦腔
C.京调
D.皮黄戏
14.
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的是
A.高迎祥
B.张献忠
C.李自成
D.吴三桂
15.
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16.
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这部“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7.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汤显祖
18.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19.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20.
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21.
清朝时,有人因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