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小轩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

请你完成有关三个图片介绍中的所空内容。
图A:是反映 (朝代)修建的运河, (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 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以及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图C:是 的塑像,他是 (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崔力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请帮佳怡同学完成下列表格
(1)以下是小轩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

请你完成有关三个图片介绍中的所空内容。
图A:是反映 (朝代)修建的运河, (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 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以及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图C:是 的塑像,他是 (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崔力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请帮佳怡同学完成下列表格
所属朝代 | 人物 | 美誉或主要作品 |
唐朝 | | “诗圣” |
北宋 | | 《资治通鉴》 |
元末明初 |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1)据图一,指出当时我国一座重要的大商港。结合所学,政府设立了哪一外贸管理机构?图二的海陆交通呈现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壮举主要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的特征。“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清朝实施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外交往的因素。
材料一

材料二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1)据图一,指出当时我国一座重要的大商港。结合所学,政府设立了哪一外贸管理机构?图二的海陆交通呈现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壮举主要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的特征。“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清朝实施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外交往的因素。
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如下图)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请回答:
(1)栏目一的图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另外三项发明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栏目二)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②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2)栏目二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请写出栏目三的图片中,属于明朝时期科技巨匠的有那几位?其代表性著作分别是什么。
(2)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栏目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如下图)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请回答:
(1)栏目一的图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另外三项发明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栏目二)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②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2)栏目二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请写出栏目三的图片中,属于明朝时期科技巨匠的有那几位?其代表性著作分别是什么。
(2)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4.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请回答: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不相符?(填出序号即可)
(2)请根据题意填全相关内容。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请回答: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不相符?(填出序号即可)
(2)请根据题意填全相关内容。
朝代 |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
唐朝 |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
② 朝 |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
清朝 | 确立册封③ 制度、设驻藏大臣 |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2.选择题- (共22题)
5.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大理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大理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8.
史诗大戏《建元风云》首度大手笔聚焦忽必烈,向观众揭秘元朝建立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
B.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
C.实行行省制度 |
D.建立元朝政权 |
10.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 | B.宋、夏 | C.宋、金 | D.辽、夏 |
12.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
13.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4.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
18.
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
C.诸葛亮舌战群懦,鲁子敬力排众议 |
D.粱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
19.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2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